法不可輕傳,經不可以輕取。但若是真的嚴格要求和考究起來,卻似乎是法難傳,傳法難!
眼前這虔誠跪拜在地的空行,白日裡見到多吉乃是喇嘛教高僧,後面便弄出這麼藏傳佛教的儀軌,態度又帶著幾分卑微。心中不喜的悟虛,復又想到自己此身,拿得出手,似乎除了星雲竹這樣的寶物,便只有喇嘛教的曼陀羅法界功法,今日站在這寶陀觀音寺,真的可以說是兩手空空,一事無成。欲要報恩,卻是無法可報。
悟虛和多吉一直未現身。那空行和尚,便一直跪在那裡。悟虛想了半天方才走到那空性面前,祭出曼陀羅法界,將其攝入其中,然後又帶著其進入了海音螺中,一把將其扔到那海螺島外的海面上。
海音螺這方洞天中,海螺島外的大海,水色是碧綠碧綠的,水中又有許多兇殘妖獸。那空行連番場景轉換,正暈暈乎乎地,忽然發覺自己從高空中疾墜下來,腳下是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又有學多長角的,綠毛的,張著血盆大口的妖獸,個個射出兇狠的目光,不由哇哇大叫,連聲誦了幾句阿彌陀佛,便口乾舌燥,隨即昏厥了過去。
悟虛本想嚇唬一下他,然後以觀音菩薩幻相顯身點化,見此情景,只得臨時改變主意,出手將其定在那海面之上,同時暗自打了一道靈氣,輸入器體內。那空行悠悠睜開雙眼,見自己腳下距那海面百米不到,無數妖獸爭先恐後地跳出水面,有噴黏稠毒液的,有厲聲長叫的,有伸起長長鬚腳的,不由臉色慘白,正要大叫一聲,有昏死過去,卻看到上首高空疊疊雲層中,有無數金光射出,金光中,平時參拜不已的觀音菩薩像若隱若現。頓時,鼻涕眼淚,全都出來了,空中發出嗚嗚哭聲,好一會兒,才用僧袍擦乾淨臉面,合掌口誦觀音菩薩佛號不止。
這觀音菩薩像,自然是悟虛所顯。這海音螺內,實際是觀音菩薩在無量阿僧祇劫中無數婆世界中一處道。觀音菩薩將其賜給悟虛之後,悟虛,只要進入海音螺,便自動顯化為觀音菩薩之像,以此間的主人,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此刻,悟虛徐徐出言,將《妙法蓮華經》中的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誦出。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入******,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然後,又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唸誦一遍;隨後,又將那首著名的偈子誦出,“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此海音螺中,言語發音囧異於人世間。那空行開始,因著開經偈子和一些特定詞語的梵音發音,還可以猜出悟虛是在唸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但後面那四句五十六字頌偈卻是實實在在當作了此刻觀音菩薩顯靈之時對自己所說的無上真言密咒,當即凝神用心地記著。
實際上,悟虛這一番唸誦,卻是施展了佛門聲聞法門,字字句句,無不深深地印在了空行神識中。空行隨即也覺察到了這點,心中又驚又喜,以為這是觀音菩薩在傳授自己無上秘法。
悟虛卻不知道鬧了這麼大個誤會,唸誦完畢之後,雙手結蓮花印,口誦六字大明咒,回憶當初自己在元都天源延聖寺隨多吉次第修習此咒的情景,一一演示,然後將其帶出海音螺,又帶出自己曼陀羅法界,復置於普陀島寶陀觀音寺大雄寶殿外那放生池邊。
以上種種,寫來稍費筆墨,實際不過剎那間。那空行呆呆地站在那裡,好一會而方才如夢方醒,淚如泉湧,轉身奔入大雄寶殿觀音菩薩慈航普渡前,無比恭敬無比虔誠地大禮參拜,口中唸唸有詞。那情景,好似電影《花樣年華》中梁朝偉對著樹洞,傾述心中最深的秘密。
悟虛隱身,看了片刻,又想起自己方才在海音螺中的裝神弄鬼,不禁微微笑了笑,暗道,“如此,剎那生死,聽聞受持,信志堅定,觀音菩薩道場又多了一個不退轉弟子。”
隨即看了一眼身旁的多吉,卻見多吉一臉嚴肅,合掌不語,心中不由一沉,難道被多吉察覺到了海音螺的存在?
一邊和多吉悄然飛出寶陀觀音寺,一邊思慮著,卻忽然見多吉停在高空一處,轉身合掌對著自己問道,“不知道師弟在曼陀羅法界之中施展了什麼法門,那空行出來之後,初始狂亂不已,隨後又無比虔誠?”
悟虛沉吟片刻,答道,“我不過是為其誦了一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然後又將六字大明咒傳於他。”
多吉聽罷,不再作聲,心中卻隱隱有憂慮。自元都上空,自己被悟虛攝入其曼陀羅法界療傷,多吉便已經察覺到,悟虛法界之中沒有本尊。喇嘛教曼陀羅法界,無論何人修習,快則半年,遲則一年,便自然而然修出本尊來。因為,此門秘法,入門伊始,便是觀想胎藏界曼陀羅、金剛界曼陀羅,兩界曼陀羅中都廣攝尊者,諸佛諸菩薩,以及諸金剛明王等眷屬。修到曼陀羅法界現,自然而然,依據因緣乃至本身根器,修出一本尊。悟虛這曼陀羅法界,情況特殊,法界初成時,本尊不顯,也還說得過去。但到了今時今日,還是沒有,便是令人起疑,令多吉憂慮了。
曼陀羅法界在,本尊未有,等於是捨棄了上師,也捨棄了諸佛諸菩薩,不但違背了喇嘛教的根本教義,也違背了佛門教義。而悟虛方才將空行攝入法界,一番極短時間的“秘法”,令其於觀音菩薩前五體投地,那虔誠恭敬無比的態度,多吉自詡也只有經過喇嘛教上師以秘密大手印灌頂方可造就。但一則,悟虛法界無本尊,二則悟虛因為沒有拜入喇嘛教,照理說也不會不可能對空行灌頂。這,是什麼原因?究竟有何隱情?抑或是師尊所暗自擔憂的那樣,悟虛隱隱有走火入魔的跡象?
這些念頭,在多吉腦海,如電光火石般閃過。多吉,有心提醒,卻又不知道如何說起。他知道,自己這位師弟,多疑好辯解,常喜標新立異,自尊心又極強。
多吉這番躊躇,悟虛卻是看在了眼裡,既不想和其談論自己在法界斬去本尊,自在自觀的事情,也不願此刻向其提及觀音菩薩所贈的海音螺,便搶先笑道,“觀音菩薩道場又多了一個不退轉弟子,此間事亦了。師兄,我帶你去桃花島一遊,如何?”
多吉含笑點頭,二人遂藉著皎潔月色,乘風踏浪,一路無語,來到了附近的桃花島。此刻,桃花島上,因著沈/昌岐賣情面,著人在島上那原來之處,又重新豎立了一尊悟虛的石像,栩栩如生。悟虛領著多吉走到石像前,看了看,不禁伸出手指,指點著那石像腳下“若有不平事,焚香默拜之”,微微苦笑著說起了緣由。
多吉繞著悟虛的石像,走了一圈,也從僧袍中伸出手指,一聲佛號,將悟虛的石像點成粉末。悟虛微微一愣,苦笑戛然而止。
卻見,多吉隨即又一臉慈悲,肅然誦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悟虛心中頓時一凝,隨即也肅然頓首,合掌,“悟虛多謝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