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句話,世人皆知。說的就是地藏菩薩,以大慈悲心,發大誓願,要度盡一切眾生。
佛門之中,有六道只說。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所謂六道輪迴,其實因為物質存在著轉化,神識有執念卻承受著因果。
譬如,一個人死了,埋在地裡,肉身腐爛分解,化作地力,或化作山石,或化作水,或化作氣,復歸於大自然,成為這婆娑世界的一部分。而其神識,若無護持和修行,自然會逐漸消散,猶如無形之波動,因為缺了動力源泉,自然歇止,或者附著於某物。至於,肉身所化何物,神識若未消散,可能附著何物?則要看,此人因為累世業力和因緣,神識執念如何,周圍環境如何。
譬如,某人死後,神識因為累世業力,就有可能附著在野獸的識海中,那麼便是所謂的死後入了畜生道。若某人,作惡多端,罪孽深重,死後不但無福入天道、阿修羅道、人道,便是餓鬼道、畜生道也進不了,只能下地獄,以罪業大小深重,受種種苦。
這便是佛門所謂地獄道的由來。所謂“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
中國民間一些信仰傳聞,言人死之後,便是鬼魂,進如冥界,黃泉路、奈何橋、孟婆湯,隨後依據今生善行罪業,或打入十八層地獄,或重新轉世投胎,轉世投胎又或生於帝王之家,又或附於豬狗之身。
這與佛門的說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而地藏菩薩,便是是秉承佛祖精神,發宏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所謂罪苦六道眾生,便是攝含了墮入了地獄道的罪苦眾生。
是以,《地藏菩薩本願經》開篇,便是說菩薩某世化身婆羅門女,因為思念擔憂死去的母親,廣為佈施,恭敬唸佛,遂在定中,來到地獄,得見種種地獄種種恐怖,後遇鬼王方知因自己的功德,其母已得脫地獄。如此,來特別強調和讚歎,地藏菩薩的大願大德,便是那些墮入地獄道的罪苦眾生,也受菩薩度化。
人世間,感念其無上大願大德,便有傳言,菩薩乃冥界教主,掌管十殿閻羅。這在佛經中沒有記載,卻因人世間眾生願力,而有所隨緣顯化。諸位看官,不可不察。
而所謂罪苦六道,自然也包括人道的罪苦眾生,《地藏菩薩本願經》有說教,“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兇衰..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
是以,人世間許多人,有疾病,有殘傷,有業障,多向地藏菩薩求。諸位看官,估計知道佛門還有藥師如來佛,能治一切病。估計便會戲問,我生病了,是求地藏菩薩,還是求藥師如來佛?其實,求佛即可。
但諸位看官須得明白,病根在哪裡。地藏菩薩,發願度盡罪苦六道眾生。側重於罪苦,側重於業障。你是自然而然,生了病,類似於不經意偶感風寒?還是犯戒,胡作非為,招致疾苦?因為罪業而病苦,求地藏菩薩,相對而言,比較對應。
悟虛,修習佛法,自然不似人世間凡人一般想法,但驟聞宋昭儀率白蓮教一部,於沙場,慘死於外道之手,心中格外悲痛。又恰好身在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遂不由想到《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關章句,方合掌唸誦,惟願地藏菩薩大慈悲,大/法力,大功德,予以度化神識已滅的宋昭儀等白蓮教教眾。
宋昭儀等白蓮教教眾,其神識已滅,已不在六道之中。悟虛唯願地藏菩薩度化,依常理,實則是度無可度。但悟虛寂滅法界,犯殺戒之時,將敵人之神識是寂滅化作較之於物質更為本源之物,由法界汲取,化作養料。是以,悟虛卻是唯願,地藏菩薩能夠施展大/法力,將宋昭儀等白蓮教教眾神識煉化成的那些本源之物,從外道手中收回,令其不沾惡趣,不受惡業,復歸我佛,清靜涅盤。
這個要求,卻是極高了。
多吉在一旁,隨著悟虛,手結地藏菩薩根本印,口誦地藏菩薩真言,良久之後,沉默不語。因為,多吉沒有升起任何與地藏菩薩的感應。
而悟虛也是如此。先前,悟虛便是以寂滅法界,犯下殺戒,地藏菩薩也有靈應,助悟虛寂滅了那黑袍鬼修孫念祖的神識。但這次,悟虛但將《地藏菩薩本願經》誦持百千遍,地藏菩薩卻是沒有任何靈應。
多吉沉吟片刻,便上前勸慰道,“悟虛師弟,悟虛傷感。白蓮教,雖說是花蓮妙法宗一脈溢位,但卻沾染了不少外道。如今,你我在地藏菩薩道場,結印誦經,菩薩卻無任何靈應。可見,白蓮教不敬三寶,曲解篡改佛法,罪業深重,當下無間地獄,這便是因果報應。”
悟虛聽罷,頓時放聲大哭。
多吉的解釋,不無道理。《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便說及了諸多墮入地獄道的罪業。不敬三寶,曲解篡改佛法,引入外道教義,便是其中之一。白蓮教,先前引入西方拜火教等教義,又在平時大肆曲解篡改佛法教義,甚至入魔,那劉福通便是一例。
但如此說來,豈不是白蓮教教眾,便是罪業深重,在這場大劫中,要受極大報應,身死道消,墜入惡道,甚至神識也灰飛煙滅。而如今牽涉其中的花蓮妙法宗,釋海等人,包括傳授神念冥喚術給劉福通的自己,難道也是惡業纏身,報應在眼前?
可數十萬白蓮教眾何錯之有?他們先前不過是受了壓迫的凡夫俗子,元朝暴虐,走投無路,揭竿而起,隨著歷史的洪流,加入白蓮教,修習佛法也好,修習外道功法也罷,終歸是想著替天行道,驅除胡虜,光復漢室,天下太平,安居樂業,心中始終還是向善信佛的。
哪怕,就算,他們在起義之後,有殺生,有肆意殺人,有奪人錢財,強搶民女,有修行邪魔外道,等等惡行。但總歸是少數如此,這些人自有天道軍紀法律處置。
難道他們便須得聽天由命,因為前世罪,所以今生苦也罷,今生被打也罷,今生賣兒賣女、做牛做馬也罷,不過是因果迴圈。不要揭竿而起,不要反抗生事,不然,不但違背了因果,便是起義了,也只不過是暴民土匪,燒殺搶掠,犯下更大的罪過?
悟虛想起這些,便不由傷感得很,困惑得很。當初,也正是因為這些困惑,多有疑問和辯解,悟虛才被妙音大師逐出山門。
眾生何辜?受難受壓迫,加入聲勢浩大的白蓮教,奮起反抗,卻因白蓮教的教義出了偏差,行事出了瑕疵,而被斥之以匪,判之以外道,一票否決,無量人頭枉成骷髏,無量熱血頓成汙穢。
宋昭儀等白蓮教眾,便是一例。慘死之後,神識也滅,悟虛誠心持印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卻無任何靈應。
多吉將悟虛扶著,說道,“師弟,你我身處雲端上,立於山門外,恐怕有不敬之處,地藏菩薩方才沒有顯靈。”
悟虛方才神識之體,入法界,持印誦經,虔心觀想,哪裡還有什麼雲端上、山門外之分。不過聽著多吉之言,悟虛卻是低聲說道,“興許如此,聞說地藏菩薩化身的新羅地藏比丘,有不腐肉身,置於石塔。我等且去,參拜討教一二。”卻是存了一絲質問之意。
二人下了雲頭,裝作兩個遊方僧人,循著山門,來到神光嶺地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