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大明佛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菩薩願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菩薩願 (第1/2頁)

人世間,眾人皆將峨眉山當作普賢菩薩的道場。佛門四大道場,峨眉山,卻是在最西面。按照順序,悟虛與多吉應該從五臺山,先到九華山,然後再向西行,去峨眉山。但因九華山,如今在朱元璋勢力範圍,從五臺山由北向南,還要經過應天府地界。是以,悟虛多吉二人卻是頗有默契的,選擇了先去峨眉山參拜普賢菩薩道場。不然,經過應天府,被人看到了,或者是二人看到了什麼,難保不就此顯身停留下來。

五臺山至峨眉山,相隔數千裡。悟虛與多吉,各自祭出法界,御空而行,看著腳下在各處緩緩移動的元軍、陳友諒的漢軍,還有明玉珍的夏軍,依稀有一種小時候蹲在牆角看螞蟻搬家一般的感覺。

遂誦道,“靈鷲飛起法界明,人間碌碌螞蟻行。”多吉便和道,“山山水水皆有情,放下屠刀見美景。”

兩人一日千里,腳下事物如走馬燈轉。其間,有山河秀麗,花開月落之世間美景,又有其樂融融,慘絕人寰之人間百態。一閃而過,卻又歷歷在目,紛至沓來,卻又如潮水退去。

悟虛遂又誦道,“剎那間分別相,悲與歡聚還散。”多吉便又和道,“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呵呵,想不到師兄卻是多情之人。”悟虛笑道。

“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是元曲《西廂記》裡面的詞句。多吉此處用來,悟虛自然明白,似乎有隱隱規勸自己的意味。是以,反而,主動先說其是多情之人。

多吉微微一笑,似乎禁不起悟虛戲說,急忙合掌低眉,一身清爽的素色僧袍,襯著微紅臉龐,猶如風中蓮,雨中花。

二人如此這般,不自不覺便到了峨眉山下。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

前者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有金五臺一說。似乎在人世間,四大道場,四大菩薩,以五臺山,以文殊菩薩為首。

這卻不過是人世間一種說法罷了。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分立釋迦牟尼佛左右。三者統稱“華嚴三聖”。說到底,粗淺一點,三位其實都是佛,都是聖人,只不過於無量劫中,隨緣顯化,超度世人罷了。所謂的,文殊菩薩乃諸佛之母,普賢菩薩乃諸佛法王長子,也是一種方便比喻。世人以世間母子之分,便說文殊菩薩在四大菩薩中最大,最不可思議,五臺山也是金臺山,卻是著相了。

實際上文殊菩薩側重於智,普賢側重於願。智與願,分立與我佛左右,不過是喻示智願融攝,不可分離罷了。信,便是願。所謂學佛,要有信有解,是也。

怎麼理解?很好理解。

諸位看官,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想必或多或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知識越多越反動。”

這句“知識越多越反動”,其實有一個前提,那便是立場錯了。

立場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這立場,便是你信什麼,是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還是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信勞動最光榮,還是信有錢便是大爺?

這立場便是願,你是想要普度眾生,還是想要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是想要解放全世界一切被壓迫被剝削的無產階級,還是想要作一個大地主大資本家大官僚?

上面是拿諸位看官比較熟悉的“知識越多越反動”來做個類比。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分侍佛祖左右,喻示著,有了大智慧,還須有正信正願;反過來,你有了正信正願,還須有大智慧。如此,方能成佛。

就好比,你要解放全世界,但你比較弱智,比較S/B,那麼到頭來,恐怕是不成的。你若是非常聰明伶俐,但你整天就想著官帽子美人子鈔/票子,那麼,到頭來聰明也是幹精靈,也是假聰明小聰明,恐怕也經受不住誘惑,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誤入歧途,害人害己。

說到此處,諸位看官,估計會想到一個令耳邊生繭的詞彙,德智體全面發展。嗯,德智全面發展,便是好比佛門中的智願融攝。而所謂的功德,也有類似的意味。

當然,以上只是類比和比喻。佛門中的智慧,是指的大智慧,真智慧。所謂八識,凡俗中的智慧,不過是八識中意識之產物,而所謂意識,不過是六根不淨,與往昔業力的合和之物。而信,不是叫你迷信。

這說起來,沒完沒了。不可說,不可說,就此打住。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小生如此著墨,主要還是想說明四大菩薩,不分高下,本來就不應該有分別心分別相嘛。也以此,來讚歎普賢菩薩的十願具足圓滿。也是因此,來讚歎大乘佛教的菩薩心、普賢願。也是以此,讚歎發善心,起正願的無量功德。

這,也是悟虛從空中飛下來,站在峨眉山腳下,心中的一些沉思。

帶著這份沉思,悟虛和多吉,緩緩拾級而上。待到了普賢寺,二人面對著正殿中乘坐在白象之上,手持如意,頭戴寶冠的普賢菩薩像,恭敬行禮。多吉因為是喇嘛教修士,又莊嚴肅穆地行了一遍儀軌,方才和悟虛恭敬退出,朝著大殿後面的行願樓走去。

到了行願樓,悟虛與多吉又各自合掌頂禮,默默發願。

到了山頂,二人默默邁步,置身於茫茫雲海金光之中,一邊走,一邊看著山中諸寺中虔誠信眾,焚香膜拜。

誦持普賢悟虛遂誦道,“普賢菩薩願無邊,護持眾生生善念。善念無邊祥雲升,萬丈金光在眼前。”多吉和道,“祥雲無邊金光現,原是眾生有善念。忽如一夜春風來,風起雲湧到天邊。”

悟虛側身,看了多吉一眼。多吉無悲無喜,口誦佛號不止,徐徐朝著遠處飛去,停下來之時,卻是望著下方一處地界。

徐徐追上去的悟虛,隨著其朝下一望,但見下方一男一女,漫步在石徑之上,偶把山花采擷,笑看雲捲雲舒,偎依著,輕聲笑語著,逶迤進了一座廟宇。這一男一女進了寺廟,來到大殿,焚香膜拜之後,親暱地攜手在寺中攜手而行,在花花草草中輕快地穿行,最後來到了一株參天樟樹下的一處偏殿。二人在偏殿門口相視一笑,隨後抬步進去,斂容禁聲,跪拜在蒲團上,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誦持的,正是《普賢行願品》。

悟虛與普賢,在上方駐足片刻,便看到一道道願力,從下方這兩人頭上,升起,如雲如光,飄上天空,照進二人法界之中。

悟虛眼見得,那進入自己法界的道道願力,隨即消散一空。不由恍然,如今自己法界寂滅,又無本尊,眾生的願力自己卻是難以受取。再看向多吉,那肉眼難見的願力,卻是圍著多吉法界遊走了一圈,便自在空中消散。正要開口,多吉卻訝然道,“師弟法界本尊,乃是觀世音菩薩,又受取回向普賢菩薩的願力,果真是慈航普渡。”

“難道不可以麼?”五臺山上,觀音菩薩忽然在悟虛法界顯靈,令多吉誤以為悟虛的法界本尊乃是觀音菩薩。悟虛知道有異,卻也不好說明。此刻見多吉如此說,便依著多吉之言,不解地問道。

最新小說: 八道橫行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 另類修仙的我,氣哭百萬修士! 巫墟 御獸從旅行青蛙開始 玄幻:開局吃軟飯,出世即儒聖 星墟道心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從斬妖除魔開始鎮壓諸天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陰陽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