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話一出口,便給奮武軍的這次出兵,定下了一個最準確的基調:奮武軍出兵的目的,不在於鄴城,而在曹操統治的其他地方。
同時,也傳達了一個意思:“謀士們,行動起來,努力想想奮武軍要攻打那裡吧。”
在場眾人,皆是一等一的‘人精’,怎麼還會在堅持自己的意見呢?即使自己的意見很正確。
在曹操軍中,曹操的話,那就是絕對的權威。
敢於挑戰曹操權威的那些人,此時的墳頭草,都已經一丈多高了。
只見和曹操意見相左的荀攸,站在一旁,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畢竟,這樣的事,對他來說,早就習以為常,沒什麼好驚奇的了。
身為謀士,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什麼時候不該說什麼話,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與此同時,其餘一部分人的臉上,也皆呈現出一副面色凝重之態,因為荀攸說的,正是他們心中所想的。
片刻之後,一直沉默不語的程昱,對著曹操柔聲地說道:“主公,我觀奮武軍兵馬的調動方向,是朝著東面兗州而去的。
按照韓成以往‘聲東擊西’的習慣,他的進攻點,極有可能是我方西側,與幷州交界線漫長的司州。
我個人認為,他們之所以要這麼做,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因為兗州乃是我方的‘根據地’,定有重兵把守。奮武軍若攻打兗州,除了白白耗費兵力之外,別無它用。
二是因為司州之地,可將我方的地盤一截兩段,將涼州與其餘各州隔開。
若取了司州,相當於變相的截斷了我方的戰馬來源。
故而,屬下以為,我們應往司州之地,派遣援軍,增加防禦。”
程昱的話,說出了另一部分人的心聲。
韓成習慣於‘聲東擊西’之法,讓人摸不著他的套路。按照現在的情形來看,他的目的地,是司州的可能性極大。
曹操聽後,也呈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不一會兒之後,曹操對著傳令兵下令道:“你立即去告訴子孝,讓他加強各處的防禦。這個韓成,又要出花招了,我也要接招了。”
聽到了曹操的命令,一副平民百姓打扮的賈詡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這麼多人都在這,這個時候發言,確實不太好。
謀士,從做事風格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利人利己的。即自己不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在兼顧別人利益的同時,滿足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謀士,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利益就那麼些,讓利於別人,就無法有利於自己;有利於自己,則就顧不上別人了。
第二種謀士,則是那種捨己為人的。即,在不讓別人吃虧的前提之下,完成任務。至於自己的利益,則無所謂了。有,可以;沒有,也並無不可。
這樣的謀士,可以稱之為聖人。
不僅在謀士中的人緣極好,在百姓中,也會受到極大的尊敬,是大家歌頌的模範。
第三種謀士,則是那種損人利己的。即不管別人的利益怎麼樣,只要不讓我吃虧就行。
久而久之,則演變為:凡事皆踩著別人往上上的奸詐之人。
賈詡想做的謀士,是那種捨己為人的,但現在,他只能做到利人利己的地步。
此非無意,只因無奈!
曹操看了賈詡一眼,自然明白賈詡的想法,也不點破,準備換個時間地點,再次商討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