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字士元,荊州南郡襄陽縣人士,外號‘鳳雛’。是一個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人物。
荊州名士,鹿門書院的主人之一—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道過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
雖然這話存在很大的誇張成分,但是,若諸葛亮和龐統沒有真本事的話,司馬徽也不敢如此放語啊!
畢竟,身為名士,說出去的話,是要負責任的。
在奮武軍中,韓成成立了一個專門收集人才的機構—集賢閣。
這集賢閣,平時負責到各地網羅人才,現在這個時候,則負責接待並篩選那些慕名而來的人。
之所以設立集賢閣這個機構,主要是因為韓成到了這個時代才發現:這天下間,想出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遠遠地超出了前世書中所寫的那樣。
自從自己當了大將軍之後,便有許許多多的人前來投奔自己。
這些人,還不能趕走他們。若趕走他們的話,就是自己這個大將軍心胸狹窄,容不下人。為世人所不容!
但是呢,人多了,自然就是一副魚龍混雜的局面,什麼三教九流的人都會有。
其中,有郎中,有術士,有學子,還有武人......
最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一個江湖賣藝的,會一門叫做‘胸口碎大石’的絕活,也前來投奔自己,真讓韓成哭笑不得。
這絕活吧,觀賞性極高,但實用價值極低。
你想啊,若到了雙方打仗的時候,我奮武軍的一排將士,來到兩軍之前,迅速脫掉上衣,露出白花花的胸脯肉,然後往地上一趟,搬一塊大石頭上來,然後......你讓敵方怎麼想?
是給你扔點銅錢,還是給你鼓個掌呢?
這,嚴重破壞了戰爭的嚴肅性!不可取。
鑑於此種情況,集賢閣應運而生。
韓成畢竟是來自後世的,會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比如說,在這集賢閣建立之時,韓成就讓負責集賢閣的人特別注意幾個人:這個願意遊歷天下的龐統,自然是極為突出的存在。
是而,當守門士兵將龐統的大名報到集賢閣之後,集賢閣的人立即反應過來,將此事迅速地報告給了韓成。
韓成聽到之後,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務,趕緊來到大營門口迎接龐統。
龐統這個人,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能力極強,情商極低!
情商這個東西,無痕跡可尋。有的人,能力不高,但情商極高;有的人,能力很高,但情商極低。
諸葛亮,之所以被後世之人稱讚這麼多年,除了他極其高超的能力之外,還有他那讓人稱讚的高情商。
按常理來說,臥龍和鳳雛,這兩個齊名的人物,出仕的方式應該是相差不多的。
但在諸葛亮和龐統身上,卻是相差很大。
‘臥龍’諸葛亮,先是隱居在隆中,然後透過一些在各地的好友和師門子弟的包裝與宣傳,讓他成為‘治世之英才’的典範。
隆中之外,‘誰能得到諸葛亮輔佐,天下就唾手可得’的口號喊得異常響亮;隆中之內,諸葛亮卻是在潛心耕種,彷彿天下間的大事,都事不關己一樣。
同時,諸葛亮又透過一些隱晦的途徑,對天下之勢做到一個心中有數的狀態。
這就讓慕名前來的拜訪者的心中,產生一個巨大的落差,從而對諸葛亮充滿著敬意。
你看,人家就在這耕地,都能知道外面的事情,不是‘高人’是什麼?
哪怕最後談崩了,不能請諸葛亮出山,也會為他宣揚幾筆,讓他越發的出名。
而諸葛亮,卻可以趁這些機會,多次待價而沽,直到遇見自己的‘明主’為止。
是而,當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後,便會對其更加的珍惜尊重,並委以重任!
得之不易的東西,才會讓人更加上心!
而‘鳳雛’龐統,出仕之事卻做的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