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郡中,最有名的一座縣城便是襄陽縣城。
襄陽縣城,即是南郡郡治的所在之地;同時,也是荊州州治的所在之地。
多年之前,曾有古語曰:“取襄陽者,得荊州。”
憑此語,可見襄陽的地理位置是多麼的重要。
到了如今,雖然荊州的地域面積越來越廣闊了,但是,襄陽縣對於荊州的重要性,並未衰減多少。
仍然是荊州的重中之重!
此時,劉備親自率領著三萬大軍,在這襄陽縣城之下屯兵紮營。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襄陽縣城中的劉琮軍,卻有五萬之多。
五萬人馬守城,三萬人馬攻城。怎麼看,都覺得這事透露著一股古怪之意。
至於劉琮擁有五萬人馬,卻不敢出城作戰的原因,大概就要歸功於劉備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以及劉備的精銳軍隊—‘白毦兵’了。
劉備的這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可是實打實的九品猛將。
當劉備軍和劉琮軍剛一交戰之時,‘不講武德’的關羽和張飛,便直接在劉琮的千軍萬馬之中,取下了平日間,在劉琮面前鼓吹自己多麼厲害、多麼無敵的諸多猛將的首級。
一次如此,兩次還是如此。
這讓劉琮手下的將軍怎麼能不害怕?
畢竟,對自己的水平知道的最清楚的人,莫過於自己。
自己的水平,是真的吹出來的;而關羽和張飛的水平,是真的猛啊!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面對如此強大的兩大猛將,劉琮也是有自己的應對辦法的。
我手下的一個大將打不過你,我不會上兩個?兩個不行,我不會上四個。
我父親留給我的大將多啊!
道家所說的‘一生二,二生四,四生萬物’,刻意解釋之下,不也就是這麼個‘道理’。
真不知道,道家的老祖—‘老子’知道之後,會不會從墳裡爬出來,將劉琮狠狠的揍一頓,哦......不,揍一頓是不解恨,最起碼在揍三頓起,方可解心頭之恨。
但實際上,勇冠三軍的關羽和張飛與劉琮手下眾將的差距,確實不是單憑數量可以彌補的。
從一開始的一挑一,到後來的一挑二,在到後來的一挑四,二對七......
殺得劉琮是徹底地絕望了。
這樣下去不行啊!
雖然自己手下的將領很多,但總歸是有個限制的啊!
在戰場上,被關羽和張飛這樣,猶如殺雞宰狗般的屠殺,確實是抗不住了啊。
是而,每逢戰爭,劉琮便放棄了陣前鬥將,揚我軍威的戰鬥方式,換了一種簡單粗暴方式:凡是戰爭,二話不說,直接大軍壓上。
不得不說,這樣做,效果真的很不錯。
任關羽和張飛猛的不可理喻,當劉琮的軍隊比劉備的軍隊多出三千人馬之時,也是無法扭轉戰局的。
兵多就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