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結束的第二日,華歆便帶著自己的那幾名親衛,灰溜溜地走了。
沒辦法,奮武軍的實力強盛,李儒的能力也是空前的強大。想要完成曹丕的安排:讓臧霸出兵相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也就別在這自取其辱了!
還是乖乖地回去告訴曹丕,早作準備吧!徐州保不住了。
這事吧,別說此時的臧霸具有一定的軍事獨立性,就算是他沒有軍事獨立性,作為曹操手下的一名太守,也要仔細的思考一番。這兵,能否出的?
一旦出兵的話,就會出現兩種情況:打的贏和打不贏。
打不贏的話,丟的可就是自己的地盤了;若僥倖打贏了的話,也要衡量一下:得罪奮武軍,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
萬一事後,奮武軍報復起來,可是很可怕的結果。
畢竟,奮武軍的騎兵數量眾多,行軍速度極快。當奮武軍大軍壓城之時,向曹操求救的人馬,還不一定能到達許昌縣呢。
至於‘唇亡齒寒’的道理,在臧霸這裡,是完全不存在的。
現在的臧霸,雖說是名義上曹操的手下,但大家都知道,也就那麼回事罷了。
大不了,投降奮武軍就是了,那有什麼唇亡齒寒的故事發生啊?
因為臧霸的不出兵,讓奮武軍能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徐州。
若臧霸真投降奮武軍的話,憑著韓成的胸懷,估計,比在曹操手下的待遇,只強不弱。
所以呢,出兵這件事對臧霸來說,就是“損己而利人”的行為,擁有這麼偉大的節操的事,還是讓別人去幹吧!
故而,此戰對臧霸來說,沒有非要出兵的理由,但經過李儒這麼一說,卻有了充足的不出兵的理由。
不得不說,有的時候,謀士的那張嘴,勝過了千軍萬馬所帶來的效果啊。
經過李儒的這場談判,張遼的大軍便可放心大膽的南下了。
只不過,暫時不碰東海郡罷了。
而徐州的彭城郡和下邳郡,卻可以毫無顧忌的進攻了!
只要是奮武軍大軍的所到之處,那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奮武軍的地盤了。
......
與此同時,夏侯淵與郭嘉所率領的兩萬曹操大軍,也到達了青州任城郡的歷城縣。
歷城縣城下的奮武軍的一萬五千騎兵大軍,讓曹操軍主將王圖,受盡了憋屈。
王圖這支隊伍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奮武軍南下的時候,截斷奮武軍的後路。
可是現在呢,奮武軍南下了,後路卻安然無恙。
明知道徐州琅琊郡失守了,但自己卻無法救援啊!
只要自己的兵馬一出城,直接面對的就是奮武軍的這一萬五千騎兵了。
打,不一定能打的過;跑,是肯定跑不了的。
不僅任務完不成,自己手下還要損兵折將,你說憋屈不憋屈?
故而,王圖只能在城中,眼睜睜的看著徐州一步一步失守的訊息,並且等待著曹操對自己‘失職’的懲罰。
然而,曹操的命令未到達,夏侯淵與郭嘉的大軍卻先一步到達了。
王圖瞬間就轉憂為喜了,這是一個機會啊!自己贖罪的好機會啊!
郭嘉是誰,曹操的首席謀士。
有他出馬,自己的功勞還能少了。最不濟,自己也是一個功過相抵的下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