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等泰山諸將剛走到一半,便被曹操軍的人馬堵住了。
幸運的是,此時的曹操軍人馬,也不是十分的充足,和臧霸等泰山諸將的軍隊,也就是個半斤八兩的水平。
故而,雖然是堵住了對方,但曹操無奈之下,還是採用了以談為主的‘懷柔政策’。
“臧霸,你看看啊。現在的天下,諸侯的勢力越來越少了。你不能一直呆在山上啊。就算你不想要前程,你也要給手下的兄弟們一個前程啊!”
這叫斷其根基,是談判的一種手段。
“此時的北方,一共有三方勢力:袁紹,韓成和我。
袁紹,你知道的,家大業大,最重出身。你這樣的,去投奔他肯定不行,去了也就是個‘炮灰’的下場。
韓成,他的地盤在幷州和幽州,你若投奔他,我和袁紹在第一時間內,就會先把你滅了。畢竟,誰也不放心身邊有個‘定時炸彈’啊!
所以呢,你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唯才是舉的我,曹操。”
這叫替別人‘瞎分析’,也是談判的一種手段。
“你放心,我這個人的胸懷很寬廣,只要你投奔了我,我就把徐州東海郡劃給你,不派一個官吏,全部由你做主。”
這叫空手套白狼,也叫對天畫大餅,是談判中,最不要臉的那種手段。
臧霸等泰山諸將聽後,曹操的這個建議不錯啊。山上的‘風景’雖然很‘美麗’,但誰在山上誰知道啊。哪有那麼舒服啊?我們還是下山吧。
是而,臧霸等泰山諸將便率領大軍來到了徐州的東海郡。
可以說,曹操和臧霸等泰山諸將和談的過程,就是一個“你認我做大哥,我教你梳中分”的過程。
事後,曹操果然信守承諾,並沒有在徐州的東海郡留下一兵一卒。
一是為了達成和臧霸等泰山諸將的約定;二是因為兵力真的有點捉襟見肘;三是因為人口。
曹操打陶謙,屠徐州;曹操打呂布,殺徐州。徐州多‘抗揍’,也剩不下多少人了啊。
臧霸等泰山諸將,既能率軍守衛東海郡,又能從山上,‘拖家帶口’的帶來大量的人口,增加東海郡的人口數,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臧霸等泰山諸將暫時獨立的事,就讓他獨立唄。
等時機成熟,臧霸自然就會真心實意的歸順了。
這個時機,便是于禁率兵斬殺昌豨的時候。
......
李儒到達東海郡的目的,便是和臧霸等泰山諸將談一談:“我們和曹操軍,我們打我們的,你們別摻和行嗎?”
與此同時,曹操軍的談判使者—華歆,也一路喬裝打扮,來到了東海郡,拜見臧霸。
臧霸一看,瞬間頭大了。你們兩面吧,我們泰山諸將都不能得罪。
你們一個一個的來吧,我應付完一個,在應付下一個,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你們一起來吧,我可怎麼辦啊?把我劈成兩半?
是而,臧霸便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然你們同時來了,我又不能把自己劈開。與其暗中左右為難,不如把事情擺在明面之上。我花點錢,設個宴會,你們一起來參加。誰說的有道理,我聽誰的。”
當李儒收到臧霸的通知後,微微一笑,稱讚道:“嘿嘿,這個泰山寇,肚子裡還有點東西。不錯不錯!”
當華歆收到臧霸的通知後,面色大變,在心中暗道:“奮武軍也來了,這事就不好辦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