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在前面打下了一郡,韓成就要派兵在後面駐守一郡;張遼在前面打下了一州,韓成就要派兵在後面駐守一州。
如若不這樣,張遼的大軍就會變成沒有後援的‘孤軍’。
曹操只需安排一支人馬截斷張遼的退路,張遼的大軍便會不攻自破,一切的努力和功勞,都會變成虛空泡影。
郭嘉也正是看準了這點,才會選擇帶兵北上歷城縣,截斷張遼大軍的退路的。
這種事情,在出兵之際,韓成等人便已經預測到了。
有句話說的很對:打地盤難,守地盤更難。
既然如此,韓成便讓手下的第一猛將—趙雲,帶領數名將領,並率領三萬大軍,自青州南下,接管張遼所佔領的地盤,成為張遼最強大的後援。
趙雲大軍這一次的南下之舉,和以往的南下之舉有所不同。
因為隨軍而行的謀士,不是一人,竟然是兩人,李儒和司馬懿都同時隨軍南下了。
對此,奮武軍的眾人十分不解:徐州之地有多麼重要的東西,竟然能同時出動‘四大謀士’之二?
要知道,就連冀州那麼重要的地方,也僅僅只有‘四大謀士’之一的沮授啊。
這事,就值得說道說道了。
冀州之戰,奮武軍是以在鄴城下圍困曹操軍為主要目的,既然不主動攻擊曹操軍,一個謀士沮授,便足以勝任。
而徐州之事,一個司馬懿真的不夠。
徐州之事,比較複雜,故而,才讓韓成最為依仗的謀士—李儒出馬。
當然,按照李儒和司馬懿原來的計劃,李儒是應該隨張遼的大軍出動的。但被韓成直接否決了。
韓成的原話是:“徐州之地,取不了都不要緊,過幾年再取就是了。但絕對不能讓重要的謀士以身犯險。
無論什麼時候,謀士的命,永遠比地盤重要!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千地可取,一謀士難獲啊!”
隨張遼的大軍而行,危險性太高了。無論是那個謀士跟隨張遼的大軍南下,韓成都不是很放心。
故而,李儒便和司馬懿一起,跟隨趙雲的大軍來了。
畢竟,相對來說,趙雲的大軍安全一些。
然而,當大軍到達琅琊郡之後,便在開陽縣暫時駐紮了下來。
一邊甄選著俘虜,等待著前方張遼的戰果;一邊為李儒南下作掩護。
因為李儒,從這時開始,則已經跟著潘鳳和一萬五千騎兵大軍一起,南下東海郡了。
......
整個徐州五郡,有三郡無曹操軍的大量人馬駐守。它們分別是彭城郡,下邳郡和東海郡。
彭城郡與下邳郡,靠近兗州與豫州。
若遇到戰爭,大軍半日則可抵達,無需曹操軍的大量人馬駐紮防守,但東海郡是何原因呢?
徐州東海郡,地如其名,因為它的東面是東海而得名。
它的北面是琅琊郡,南面是廣陵郡,西面是彭城郡,西南面是下邳郡。
雖然它這一郡之地中,無險要的地勢可守。
但是,就憑它‘三通五達’這一點,就可以說是極佳的戰略要地。為何曹操不在此郡安排一支人馬呢?
原來,此郡存在一股強大的自保勢力—臧霸等泰山諸將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