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呂虔如此的有勇有謀,是而,曹操便將他升職為徐州刺史,掌管琅琊郡的三萬人馬,作為曹操勢力的北方,抵禦奮武軍南下的‘屏障’之一。
剩下的一萬徐州守軍,則駐紮在廣陵郡,主將乃是徐州廣陵郡太守—陳登。
陳登,字元龍,徐州下邳郡人士,徐州大世家—陳氏的嫡傳子弟,東漢末年豫州沛郡郡丞陳珪之子。
陳登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縣縣令。
雖然年輕,但是他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們的敬重。
後來,徐州牧陶謙提拔他為典農校尉,主管一州的農業生產之事。陳登親自考察徐州的土地狀況,並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使東漢末年裡,多次遭遇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為徐州百姓的安居樂業打下了基礎。
公元一九六年,呂布趕走了劉備,佔據了徐州,自稱為徐州牧。
陳登迫於呂布的勢力,只好在名義上歸順了呂布,但對呂布‘為人反覆無常’的性格,深惡痛絕,以等待時機除掉他。
公元一九七年,陳登及其父陳珪設法解除了呂布與揚州袁術之間的聯姻,間接地削弱了呂布的力量。
隨後,陳登奉呂布之命出使許都,當面向曹操陳述了擊破呂布的計謀。
曹操見陳登出口成章,語言邏輯清晰,便任命陳登為廣陵郡太守。
待曹操擊敗呂布之後,陳登就任了廣陵郡太守一職,並移郡治於射陽縣。
陳登明賞罰,重威治,使廣陵郡中鬆弛的吏治為之一振。
為了籌劃一支精兵保衛廣陵郡,陳登恩威並濟,成功地化解了薜州的武裝,並轉為己用。
同時,陳登又很注重安撫民眾,發展生產,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使廣陵郡煥然一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百姓深服陳登的治理,對他是既敬畏又擁戴,故而陳登在當地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陳登在廣陵郡多年,治政有方,百姓對他是感恩戴德。
在陳登轉任東郡太守之時,臨行之前,廣陵郡的吏民皆扶老攜幼,要隨陳登一起北遷。
陳登十分感動,耐心地勸說他們回去:“我在廣陵郡任太守,東吳的賊寇頻頻來犯,總算勉強打跑了他們。我走後,你們就不用擔心,肯定會有更好的太守來治理廣陵郡的。”
百姓們終於被陳登說服了,不再堅持,紛紛返回家中。
在如此亂世之中,陳登能與廣陵郡的百姓建立如此深厚的魚水深情,真令人感嘆啊!
陳登此人,不僅治理地方有術,領軍作戰,也是十分厲害的。
公元一九九年,孫策在皖城打敗了劉勳之後,便想趁機北上,攻打徐州南部的廣陵郡。
孫策以孫賁為前鋒,跨江進攻陳登所防守的射陽縣城。
雖然東吳的軍隊數十倍於陳登的守軍,但是陳登鎮靜自若,命令手下的將士們嚴陣以待。
為了迷惑敵人,陳登下令緊閉城門,偃旗息鼓,示敵以弱。
然後陳登親自登上城樓,仔細觀察敵軍的動向。
當他認為可以出擊之時,便突然開啟城門。
陳登麾下的曹操軍的將士們如猛虎下山一般,奮勇殺出,向著東吳的陣地衝去。
孫賁猝不及防,被陳登軍衝亂了陣型,一時間,潰不成軍,失去了自己的軍隊指揮權。
與此同時,陳登親自擂鼓,麾下的將士們奮勇衝殺,東吳的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殺死、淹死者不計其數,大敗而回,陳登取得此戰的勝利。
不久,東吳大軍在主將孫權的率領之下,捲土重來,再次進攻陳登所在的射陽縣城。
陳登一面派手下功曹陳矯向曹操告急求救,一面做好應敵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