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時,韓成也聽到了這戰鼓之聲。在韓成的耳邊,這聲音,十分悅耳。
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己的安排,怎能白費?
是而,韓成對著身邊的將士們大聲地喊道:“兄弟們,我們的援軍來了。殺啊!破敵就在此刻。”
話罷,韓成身邊的騎兵朝著周圍的曹操軍士兵衝了過去。
風水輪流轉,到了我們奮武軍反敗為勝的時候了。
來的這批援軍,正是韓成的提前安排。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韓成之前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麻痺曹操而已的。
雖然韓成的臨戰經驗很少,但是,韓成並不傻!
面對五萬大軍,依然率領著兩萬騎兵一頭紮了進去。這是經驗多少的問題?
要麼是另有所圖,要麼是自以為是到了極點。
當然,現在才知道,韓成是另有所圖的。
其實,在出徵之前,韓成就為此戰準備了十一萬的作戰人馬。
是十一萬,而不是八萬。
現在正在交戰的七萬,邯鄲縣城中,守城的那一萬和韓浩去往司州的三萬騎兵。
韓浩的那三萬騎兵,不是疑兵之計,而是韓成故意分派出去的。
在司州‘拋頭露面’之後,便快速地經過壺關,準時地到達此時的戰場之處。
這也是韓成明明兵力不足,但還是非要張郃率領兩萬人馬回防壺關的原因。
壺關一失,這三萬騎兵怎麼過來?他們不過來,此戰怎麼打?一切的計劃,不都是白費了!
這不是韓成手下那個謀士的計謀,而是韓成自己的計謀。
勝點,不是戰場上的正面勝利;而是人心,曹操的‘身經百戰’的狂妄之心。
單論排兵佈陣,能出曹操其右的,奮武軍中,無一人能行。
哪怕是張遼,也不行!
非要找一人的話,也許就是袁紹手下的大將—鞠義了。
當然,這裡也只能用個‘也許’了。因為鞠義已經死了,無法預知他活到現在的排兵佈陣的能力,一切,都是估計而已。
其實,韓浩所率領的三萬騎兵,在傍晚時分,就到達戰場北方,但為何不參加戰鬥?
那是因為,三萬騎兵並沒有全都在這裡。
在此處的,只有一萬騎兵而已。
若天亮之時衝出來,萬一被曹操軍看清了虛實,豈不是前功盡棄?
天黑之後,夜幕就是最好的遮掩之物,士兵只能聽見馬蹄聲,卻無法知道援軍的數量,豈不是‘以假亂真’?
至於剩下的那兩萬人馬,在隨軍軍師司馬懿的安排之下,自有別的用處。
“趁你病,要你命!”是戰場上的不二法則!這麼好的機會,不算計一番,豈不是浪費?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