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和扶羅韓這對叔侄,一是因為性格不同;二是因為理念不同。
所以才走上了對立的道路,而且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他倆的跟從者,也在他倆的影響之下,相互的看著不順眼。
既然相互的看著不順眼,又因為扶羅韓趁夜而來,便有了可以動手的理由。
那還等什麼,幹唄。
草原上的習俗就是這樣,能動手解決的,儘量不吵吵。
扶羅韓的兩萬大軍和加從波七千大軍戰在了一起。
因為幷州鮮卑部的東大營內可用於交戰的空間很少,加從波的大軍又熟悉地形,提前佔據了地理上的優勢,故而這七千人穩穩地擋住了扶羅韓兩萬大軍的進攻。
但是扶羅韓的手下人數眾多,加從波率領的七千人馬能擋得住一時,卻擋不住很久。
步度給了兒子吐火羅足足留下了兩萬七千多人,除了加從波的這七千人馬,應該還有兩萬人馬。
這兩萬人馬埋伏起來,等著扶羅韓和加從波交戰之時在殺出,殺扶羅韓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張黨給吐火羅的建議,但吐火羅沒有采納。
吐火羅是誰?吐火羅是能幹就幹,不能幹也要上的‘勇士’。
當看到大營外兩萬奮武軍的到來之時,心中戰意十足。
二話不說,拿起武器,點齊人馬就殺了出去。
管你有沒有伏兵的,我就是幹。
魏延一見吐火羅率軍從大營中出來,心中不由地鄙視的稱讚道:“此子真乃猛將也!”
然後對著手下正在佯攻計程車兵們喊道:“兄弟們快點撤!‘勇士’來了。”
奮武軍的青龍軍和尖刀軍本來就不是來攻下大營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扶羅韓和吐火羅打起來。
見二者之一的吐火羅率軍出大營來攻,又聽到魏延的命令,調頭就跑。
吐火羅見奮武軍一見面就逃跑,那骨子裡的倔強勁上來了。
在奮武軍後面拼命吃土.....也可以叫做猛追不捨。
直到追出五里地之外,還在不斷地追逐著。
李儒看到這番場景,只能在心裡默默地念道:“額!這個吐火羅可真出乎意料啊,真他麼的沒腦子。不過這樣也好,更有利於扶羅韓的發揮。”
......
有人出營對戰,自然就要有人堅守大營。
加從波就是被吐火羅留下來看守大營的心腹愛將。
當眾人看到吐火羅留下了七千人馬給加從波,都在心中暗自羨慕:“吐火羅對加從波太好了,竟然給了七千人馬。”
只有熟悉吐火羅的人才知道,吐火羅不是這樣的想的。
吐火羅留下七千人馬,只因為是吐火羅感覺自己的兩萬人馬對戰奮武軍的兩萬人馬就行了。
若自己人馬多的話,體現不出自己的能力。
畢竟這是步度死後,吐火羅自己第一次單獨領兵作戰,不僅要贏,而且要贏得漂亮。
當扶羅韓率領軍隊出現之後,加從波便知道大事不好了。
一邊派人追出去,將大營的情況稟告給吐火羅;
一邊對扶羅韓說話,裝作好像已經猜到扶羅韓到來的樣子,趁機打擊扶羅韓計程車兵計程車氣,順便在拖延一下時間,為吐火羅的大軍回撤爭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