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的援助呂布,借路兗州的計劃,讓在座眾人為之驚歎。
聽過李儒的一番分析之後,才發現五萬石糧食,竟然還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韓成見眾人士氣正旺,便說道:“既然趙將軍和耿中郎要進攻鄴城,那麼我們也要在他們身後,防禦好來自袁紹的進攻。
袁紹方和我方接觸的地方共有三處,分別是幽州代郡,幷州和冀州之間的壺關和冀州的常山郡。
幽州境內的袁紹軍,剛剛經歷了和公孫瓚的生死大戰,正是疲憊不堪之時,故而幽州代郡定然不會是袁紹的主要進攻方向;
雖然幷州和冀州之間的壺關地勢險要,居高臨下,但肯定也不是袁紹的主要進攻方向,畢竟冀州的常山郡在我們手中。
若我們從常山郡派出一支騎兵,截斷壺關內袁紹大軍的糧路,然後在上黨郡的谷遠縣和潞縣派遣重兵把守,那麼袁紹的主力大軍便會被活活困死在壺關中;
所以,我認為袁紹此番進攻只會先拿下常山郡,然後一步一步的向北向西,逐漸蠶食我們的地盤。”
眾人覺得韓成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便很有默契的點了點頭。
韓成見在座眾人都是一副贊同的模樣,便繼續說道:“下面,眾將聽令。”
當眾人聽到這句話之時,一個個的都正襟危坐,打起了精神。
隨後,韓成的命令傳來:
第一路軍,主將為黃忠,沮授為軍師,率領一萬青龍軍和一萬士兵以及兩千朱雀軍前往幽州代郡。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按照黃忠的性格,除了多次和其合作的沮授能勸得動,別人,還都差了一點。
第二路軍,主將為張郃,審配為軍師,副將為潘鳳,劉虎,趙儼為主薄,率領一萬人馬,四千朱雀軍以及三千玄武軍固守上黨郡的谷遠縣和潞縣。
這樣安排的原因是因為審配善於防守,在常山郡防守的是有聲有色。
但此次常山郡為韓成和袁紹雙方的主力戰場,審配善於防守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不如將其和善於奇謀的張郃放在一起,一攻一守之下,上黨郡定可萬無一失。
至於潘鳳和劉虎兩人,完全是張郃和審配的副手,並且可趁此機會,選出精壯之士,補充到玄武軍中。
第三路軍,主將為趙孚,軍師為耿武,帶領一萬人馬,經兗州繞路攻入冀州南側。
這樣安排的原因顯而易見。
趙孚和耿武在奮武軍中自成一個體系,無論誰插進去都不好,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他們對袁紹的恨,在恰當的時候可以轉化為動力,在進攻袁紹之時,會更加賣力。
第四路軍,主將為魏延,杜襲為主薄,帶領五千尖刀軍,兩千朱雀軍以及一萬士兵守衛關外三郡。
這樣安排的主要原因是防備北方的少數民族趁韓成和袁紹大戰之際,率軍南下,渾水摸魚。
情報營校尉,徵北將軍府從事中郎韓鳳,留守太原郡,負責各路大軍的糧草供應。
並且率領四千尖刀軍以及六千青龍軍,全是動作迅速的騎兵,好隨時率軍支援上黨郡戰場和幽州代郡戰場。
之所以不讓李儒離開太原郡,主要是讓其監視漢獻帝。
最後一路,則是韓成親自出徵,帶領著張遼,張燕,劉豹,韓浩,徐晃等人,率領六千尖刀軍,九千青龍軍,四千朱雀軍以及兩萬五千名士兵,前往常山郡,同時讓司馬懿和徐庶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