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才是最正確的事情。
曹操對著郭嘉詢問道:“奉孝有什麼好的想法?”
郭嘉一本正經地回道:“‘借兵’打仗”。
曹操思索了片刻,問道:“奉孝說的‘借兵’,可是袁尚的人馬?”
郭嘉回道:“正是!冀州這一戰,我們本來就不是很好打!
兵少是我們的硬傷。
在此基礎上,我們又丟失了戰略要地—信都縣,更是‘雪上加霜’的情況了。
這些,都是我們的劣勢。
但同時,我們也具備了優勢,那就是對著袁尚示弱了。
我們人少而且戰敗了,自大的袁尚怎麼可能將我們放在眼中?
他的對手只有奮武軍。
若袁譚大敗而逃,憑著袁尚的性格,他怎麼可能不對奮武軍動手?難道就這麼任由奮武軍欺辱他嗎?”
曹操一臉凝重之色,對著郭嘉問道:“你說說原因和具體的做法。”
郭嘉鄭重其事地回道:“我們和奮武軍已經在安平郡接觸過了!
而袁尚呢?並沒有在乎這些。依然在渤海郡和平原郡與其大哥袁譚進行大戰。
這說明對袁尚來說,只要能保住魏郡,趙郡,渤海郡,鉅鹿郡這四郡不失就行!
袁尚這麼做還是有理可依的,畢竟支援袁尚的世家,主要來自於這四郡之地。
如此自私自利的小人,不利用他,我試著都對不起我這些年讀的書!
至於具體的做法呢。
我們可派遣大軍,攻佔冀州的清河郡。
據我所知,沒有清河郡的這些世家的支援,袁譚也沒有和袁尚‘叫板’的能力。
我們佔了清河郡,就是斷了袁譚的‘後續支援’。
後路已斷,袁譚還能在戰多久?
這一步,加速了袁譚的滅亡。
第二步,待袁尚擊敗袁譚之後,我們便率軍退出清河郡。
這樣做,冀州不就只剩下奮武軍和袁尚軍了。
袁尚身後的世家必然會讓袁尚回軍守衛魏郡,趙郡和鉅鹿郡這三郡之地。
而韓成,也必然要爭奪這三郡之地。
兩虎相爭,必有一失。
到時候,他倆不打都不行!
而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著結果。
最好待袁尚軍和奮武軍兩敗俱傷之後,我們在出兵,將他們一舉拿下!
用別人的兵,打我們的地盤,怎麼算都合適。”
曹操聽後,又思索了半個時辰,說道:“奉孝啊,我仔細的推敲了一遍,這事吧,能成的機率佔百分之七十。
別說這麼高的勝算,就算是百分之五,我曹操都會試一試的。
我同意此計!你去準備實施吧。”
郭嘉回道:“諾”之後,便轉身挑選將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