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的命令下達不久之後,一中年男子聞訊而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袁紹的謀士,袁譚的心腹之人—辛評。
“知子莫如父”。
袁譚的能力,袁紹是知道的。
守青州這一州之地,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袁譚的性格,袁紹也是知道的。
必須安排一位‘老謀深算’的謀士和他‘中和’一下。
辛評博古通今,滿腹文章。
在文化方面,深得袁紹的喜歡。
但其為人頑固不化,不喜歡袁紹廢長立幼的做法,讓袁紹不喜。
我袁紹乃一方之主,我的所作所為,你一謀士,安敢評頭論足?
故而在此情形之下,辛評便被袁紹派到了青州,用以輔佐袁譚。
對辛評來說,能派到青州,也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是而到了青州之後,對袁譚十分忠心。
辛評到來之後,行了一禮,便直接就對著袁譚說道:“大公子,聽說你要率軍出征東萊郡?”
袁譚對這位忠心於自己的謀士也是十分尊重的。
就算自己以後接替了袁紹的位置,辛評對自己的幫助也是十分巨大的。
聽到了辛評的話後,袁譚主動解釋道:“是啊!奮武軍拿下了東萊郡,我若無動於衷的話,萬一影響了父親在幽州的戰局,這可就是天大的麻煩了。”
聽了袁譚的話後,辛評十分欣慰。
辛評的年齡,和袁紹相仿。
袁譚對辛評來說,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看著逐漸成長的‘孩子’,‘那個父親’會不高興?
此時的袁譚比幾年之前的袁譚大了幾歲,也更懂事了一些。
至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懂得了顧全大局,而不是呈一時之勇。
辛評對著袁譚問道:“大公子的想法很正確,出兵之舉也很不錯!
但是從北海郡前往東萊郡共有兩條路可走,一條經黃縣,一條經曲城縣。大公子要選哪一條路啊?”
對於這個問題,袁譚的心中,早就有了計劃。
便立即回道:“我會兵分兩路,同時攻打這兩縣。
因為在這兩縣中,無論哪一縣被我的大軍攻破了,我都可以順勢收服東萊郡。”
此時屋中只有辛評和袁譚兩人,故而有些話,辛評也不必說的遮遮掩掩。
袁譚說完之後,辛評便說道:“大公子的計劃很不錯!但還不夠好。”
袁譚聽了辛評的話後,態度變得極其恭敬,謙遜地問道:“請仲治叔父指出小侄的不足之處,小侄不勝感激!”
辛評微微一笑,然後緩緩道來:“十幾天前,奮武軍在司州河內郡的野王縣,幷州上黨郡的屯留縣,剛剛和曹操軍大戰了一場。
此時的奮武軍又在幽州漁陽郡和主公大戰一個月有餘。
假設韓成有二十萬兵馬,這兩場大戰就牽扯了其兵力的七七八八。
幾天前,奮武軍又攻破了東萊郡。
我青州腹地兵力空虛,奮武軍完全可以繼續進攻。
待我們收到訊息,他們至少也能拿下北海郡。
為什麼他們不繼續攻打了?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兵力不足了。
打下來,卻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