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李儒便想勝在一個出其不意上。
此次進攻共選出四萬人,全是騎兵。
主帥張遼,將領為閻柔,韓浩,劉豹,趙雲四人。
十日之後,烏桓族對遼東四郡中的遼東屬國地區的昌黎縣發起了進攻。
在烏桓族剛剛聚兵之時,公孫度便安排其子公孫恭率領三萬大軍援助昌黎縣。
昌黎縣是遼東四郡和烏桓族地盤的交界處,本來就有公孫度的兩萬大軍長期駐守,再加上公孫恭所率領的三萬大軍,自然是固若金湯。
在安排完之後,公孫度又安排自己手下的大將柳毅,率領精銳的一萬騎兵,駐紮在距昌黎縣不遠的房縣,隨時準備援助昌黎縣。
在多重安排之下,公孫度在晚上才能睡個‘安穩覺’。
然而,就在公孫度自以為‘高枕無憂’之時,奮武軍從西面的遼西郡攻來了。
公孫瓚的軍隊的厲害,公孫度曾經嚐到過;能打敗公孫瓚的軍隊的袁紹軍,自然是更厲害的,公孫度還沒有來得及嘗試,袁紹軍便被奮武軍擊敗了。
故而奮武軍的戰鬥力,公孫度只敢想,不敢試。
然而,奮武軍主動讓他試了試。
結果告訴了公孫度,奮武軍是真他麼的厲害。
青龍軍在四位猛將的率領之下,勢如破竹。
一天之內,便攻下了遼東屬國地區的賓徒縣,扶黎縣,並且直奔玄菟郡而來。
當公孫度接到兩縣失守的訊息之後的兩個時辰,便接到玄菟郡的遼陽縣失守的訊息。
公孫度待在原地,久久不發一言。
奮武軍就是厲害啊。
騎兵厲害,謀士更厲害。
能一天奔襲一百五十餘里的騎兵,必然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怎能不厲害?
一天之內連破三縣,直搗黃龍,一舉拿下自己遼東四郡的‘中間樞紐’—遼陽縣。
奮武軍佔領了遼陽縣之後,切斷了自己和遼東屬國地區的軍隊的聯絡,也斷了他們的糧路。
不出五日,遼東屬國地區的的軍隊必將因為斷糧而失敗。
這謀士的戰略眼光,遼東四郡之地,無人能比,怎能不厲害?
想到這裡,公孫度便不想在繼續想下去了。
自己苦心經營十餘年的四郡之地,就這樣易手了,不甘心啊,但又無可奈何。
一日之後,身在高句麗縣的公孫度下令全軍:“向奮武軍投降!”
當張遼看到公孫度舉著太守印授,帶著一眾官僚,朝著遼陽縣緩緩而來之時,對著身邊的李儒說道:“軍師,我真佩服你啊!強行拿下這一縣之地,便逼得公孫度投降了。”
李儒微微一笑,說道:“此次大戰之所以取勝,我的計劃精巧,算無遺策佔了七成,剩下的三成則是因為公孫度。公孫度自以為自己是胸懷天下的‘梟雄’,殊不知,他的心沒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堅強。不過,這次失敗之後,他應該知道一些了。”
聽到李儒的自賣自誇,張遼忍不住笑了一聲,然後連忙問道:“韓軍師,若是‘梟雄’在此番情景之下,會怎麼做呢?”
李儒的目光看向太原縣的方向,對著張遼回道:“若是‘梟雄’,定然會選擇殊死一戰。哪怕不勝,士氣不能輸!即使輸了,也不會氣餒,因為‘梟雄’的心,不僅能容得下天下,還容得下失敗。你可知道,容得下天下容易,但容得下失敗,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