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混亂的涼州和人跡罕見的交州之外,大漢十三州中的其餘十一州也各有歸屬。
從北向南,自西向東分別是佔據幷州和幽州兩州之地的韓成;佔據冀州和青州兩州之地的袁紹;佔據兗州,豫州,徐州,司州四州之地的曹操;佔據益州的劉璋;佔據荊州的劉表和佔據揚州的孫策。
在這六大諸侯中,若論佔據大州的數量,擁有兗州,豫州,徐州,司州四州之地的曹操是最多的那一個。
然而地盤大,並不代表實力強。
曹操雖然擁有四州之地,但其中的司州,兗州,徐州三州之地連年戰火不斷,以至於糧食無法種植和收穫,百姓流連失所,大量的人口流失到幷州,荊州,益州,冀州等地。
僅剩一個完好無損的豫州,但也無法支撐起四州之地的消耗。
沒糧,沒人口,自然兵力就少,地盤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故而曹操的實力,最多隻能排第二。
至於排第一的諸侯,自然是擁有冀州,青州兩州之地的袁紹。
冀州和青州本來就是人口密集的產糧大州,自袁紹接手之後,迅速的安定下來,百姓們都能得安居樂業,從事生產。
大量糧食的種植與收穫,讓袁紹底蘊十足。
糧食多,人口多,自然而然的兵馬就多。
哪怕經過了和韓成的多次大戰,損失了數十萬兵馬,但仍然讓天下間的諸侯望塵莫及。
故而這天下第一諸侯的位置,袁紹依然是當之無愧。
在這六大諸侯中,最具有潛力的,則是擁有幷州和幽州兩州之地的韓成以及揚州的孫策。
一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當朝大將軍;一個是百戰百勝,勇猛無敵的‘江東小霸王’。
首先,這兩人的年齡都是十分年輕的;再就是這兩人的地盤都是自己打拼出來的。
雖然家族也給了一定的幫助,但和‘四世三公’的袁氏相比,這點幫助,近乎於沒有。
在這六大諸侯中,要說最穩定的地區,自然是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
劉表和劉璋雖然都姓‘劉’,但胸中沒有天下。
故而也就沒有擴充套件地盤,稱王稱帝的夢想。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默默地發展自己的勢力,讓別人看著自己強大的勢力,望之生畏。
然而,這只是他們自己想當然的想法。
他們的做法,讓人望之生畏的現象很難發生,但‘給他人做嫁衣’的現象,比較容易實現。
......
又是一年春節到,這一個春節,對老百姓來說,比前幾年的春節更有味道了。
各州地盤的穩定,讓老百姓再一次找到了‘團圓’的感覺。
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說,誰當皇帝真的不是很重要。因為皇帝這個東西,距離他們太遠了。
只要家人們能夠健康的活著,然後聚在一起,這可比誰當皇帝這件事情重要多了。
這種現象只是對於老百姓來說的。
對於六大諸侯來說,這個春節,更有一番‘味道’。
首先有所動作的是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
這個春節,劉表和劉璋相互派人,迅速的達成了‘攻守一體‘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