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郡安樂縣
烏桓軍暫時的大營
在蘇僕延說完那番投靠奮武軍的言論之後,烏桓軍的各大首領皆在心中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很多人對投靠奮武軍之事都不再那麼牴觸了。
報仇報什麼仇
打的過的時候,那是以報仇為口號,掠奪點東西罷了;打不過的時候,還瞎喊什麼口號喊喊口號就打的過了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中立派的代表烏延站了起來,一本正經的出言道“我覺得蘇僕延首領說的對。
我們要報仇的話,也是找袁紹報仇,去找奮武軍幹什麼
我個人覺得投靠奮武軍是條不錯的路。
當然,大家都是自由的,可以有自己的意見。
我在這等一刻鐘,一刻鐘之內,不同意投靠奮武軍的首領請離開。
留下的,就是投靠奮武軍的人了。
若到時候在嘰嘰歪歪,就別怪我們手中鋒利的馬刀了。”
最後這一句話,烏延說的殺氣騰騰。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說給難樓那一派的人聽的。
一刻鐘之後,難樓等人好像同意了烏延的話一樣,一言不發。
烏延見無人反對,面帶微笑地說道“既然沒人離開,這就是大家都同意的意思了。
既然大家意見相同,我提議成立結盟使團,以蘇僕延首領為代表,前去廣陽縣城和奮武軍談判,給我烏桓族爭取最大的利益。”
烏延說完之後,看了看面色不善地另一派之人,便繼續說道“結盟使團責任重大,我建議讓突又突將軍護送,若有什麼情況,也可有個照應。”
在座之人都明白烏延的意思無非是讓剛才激烈爭吵的兩派都派人去,顯得公平一些。
聽到了烏延的安排之後,難樓一派的人的面色緩和了一些。
臨危受命的蘇僕延帶著十幾個人,在一日之後,便趕到了廣陽縣城下。
對著城門處,負責守衛的奮武軍士兵說道“我乃烏桓軍的結盟使者蘇僕延,求見你們奮武軍的主帥。”
守城門的奮武軍都伯對著蘇僕延說道“你在這稍等片刻,我進城給你稟告一下。”
蘇僕延頗有禮貌的回道“多謝”
廣陽縣城內,張遼站在高高的城牆上,看著城門處的這十個名烏桓族人,對著身邊的徐庶等人問道“軍師,你說他們來幹什麼的宣戰”
奮武軍中,講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
若情況不知就胡亂猜測,是會惹人恥笑的。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徐庶對著張遼回道“張帥的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啊
畢竟烏桓族的位置距離我們幷州太遠了,情報營也沒有打探到太多關於烏桓族的訊息。
他們的生活習性我都不知道,故而沒法判斷。”
徐庶說的也是實情。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是想象中的謀士的境界。
在現實的戰爭中,你不派探馬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