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步兵可以保證縣城短時間內不失,三千騎兵可以讓袁紹軍的防守軍隊擁有了強大的機動性。
當袁紹軍的探馬打探到奮武軍有所動作之時,步兵負責防禦縣城,騎兵負責通風報信,伏擊敵人。
若事不可為,騎兵便會直接放棄糧食,帶著步兵迅速撤退。
畢竟六千士兵每月所消耗的糧食也不會是一個巨大的數目,棄了就棄了,並不影響大局。
這樣做就會留下一個空城給奮武軍。
若奮武軍派兵進攻漁陽郡時,會在每一縣都會留下兵力防守這些新佔的空城,那麼奮武軍的兵力就會分散。
等到奮武軍的大軍攻到狐奴縣城下之時,奮武軍兵力上的優勢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若奮武軍派兵進攻漁陽郡時,不派兵防守這些新佔的空城,那麼他們就會受到田豐麾下騎兵的威脅,田豐隨時可以將這些空城奪回來。
這種方式,既能最大程度的儲存兵力,又能減少糧食被偷襲的風險,更能有效的分散敵方的兵力。
是現階段,袁紹方所能採用的最好的防守方式。
故而讓奮武軍眾人對此計劃一籌莫展。
在回冀州的路上,郭圖被袁紹狠狠地痛罵了一路。
袁紹每天都是罵到口乾舌燥,渾身疲憊才肯罷休。
袁紹之所以這麼做,大概是人的通性吧。
自己感覺重要的東西,以為別人也感覺很重要。
比如說對袁紹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名聲和麵子。
袁紹可以死,但面子不能丟。
故而袁紹也以為對別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名聲和麵子。
每天狠狠地痛罵郭圖,讓郭圖面子掃地,大概是袁紹所能想到的不殺郭圖的最狠的處罰方式了吧。
也許這種處罰方式,真能解除內心的憤怒一樣。
袁紹之所以把面子看著的這麼重要,和其出身是分不開的。
袁紹雖然是汝南袁氏的庶出子弟,但是被其父親袁逢過繼給大伯袁成一房之後,成為了袁家的嫡子。
但庶子就是庶子,雖然成了嫡子,但本質上還是庶子。
故而袁家嫡子也就是袁紹生父的正房所生的孩子袁術,便對袁紹橫豎看不順眼,處處針對他。
袁紹為了出人頭地,不得不奮起反擊。
長期的鬥爭生活,讓袁紹逐漸自立,甚至自立到了自負的地步。
在鬥爭的過程中,袁紹的才能也逐漸地展露了出來,受到眾人的一致推捧,
當推捧袁紹的人越來越多,自負的袁紹就越感覺到了面子的重要性。
以至於現在,袁紹到了為了面子什麼事情都能幹的地步。
然而袁紹是不知道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面子,而是一口糧食。
因為糧食可以活命。
而名聲和麵子,是在吃飽肚子的前提下才附帶的東西。
郭圖每天被袁紹責罵,臉上都是一副委屈,知錯就改
的樣子,只是靜靜的聽著,不敢反駁一句。
郭圖心裡知道“袁紹這麼痛罵自己,是在救自己的性命。”
因為自己的出謀劃策,讓袁紹軍大敗,死傷幾萬軍隊。
按照軍法,自己必死無疑。
但袁紹不一定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