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毫不猶疑的下令道:“全軍隨我衝鋒。”
當奮武軍的騎兵看到鞠義軍的同時,鞠義軍也能看到奮武軍。
‘先登營’的首領是鞠義在涼州時期的親兵隊長—鞠演。
鞠演知道:若沒有人斷後,這一萬多的冀州軍誰也跑不了,必死無疑。
便主動對著鞠義說道:“將軍,你們先走,我率領‘先登營’斷後。”
這是一個有死無生的結局。
鞠義於心不忍,但這又是此時此刻最好的辦法。
鞠義只好面色痛苦的說道:“兄弟,多謝了。”然後率領大軍迅速的朝著方城縣的方向而去。
而這三千‘先登營’在原地停下,為身後的兄弟們行斷後之舉。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
這也許是‘先登營’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的聲音了。
僅僅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奮武軍的騎兵便和‘先登營’接觸在一起了。
沒有了弓箭手在身後的射殺,‘先登營’對抗騎兵也變得十分吃力了。
趙雲看後,心道:“壯哉!又是三千名敢於斷後的勇士。”
三千‘先登營’士兵在兩萬騎兵大軍的洪流中,就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幾個衝鋒後,便恢復了正常。
鞠義趁此時間,率領剩下的軍隊進入了方城縣。
此戰對於鞠義來說,先勝後敗。
......
幾日後,袁紹率領十五萬大軍到達了涿郡方城縣。
聽到鞠義訴說事情的經過,袁紹面無愧色。
只在鞠義訴說結束之後,說了一句:“鞠義將軍做的不錯,賞黃金一千兩,並封其為方城縣候。”
韓成率領眾人到達了桑乾縣。
聽到趙雲等人將戰況大體說了一遍,便對著三人說道:“三位將軍辛苦了,此戰斬殺並俘虜了袁紹軍一萬多人,其中還有精銳的‘先登營’,三位將軍功不可沒。
待戰爭的資料統計出來之後,必然會論功行賞。”
三人誠惶誠恐的回道:“主公,謬讚了!”但內心十分歡喜。
袁紹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幽州大戰的開始。
鞠義的失敗,雖然損失了兩萬大軍,讓雙方的兵力比變成了十六萬比五萬五,但並不影響大局,只是對士兵計程車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若想士氣如虹,必須要在贏回一場。
故而袁紹和眾謀士們再次聚在一起,研究如何贏一場的計劃策略。
經過一下午的商量,眾謀士達成統一的共識:“趁桑乾縣剛剛經歷大戰之際,由四位將軍率領四支大軍從四個方向不分主次的同時進攻。爭取早日拿下桑乾縣城。”
畢竟人馬多,就要打出人馬多的優勢,要不然,豈不是浪費這數量眾多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