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韓業的十幾名手下來到韓成軍中,最高興的莫過於主薄審配,審配處理軍務能力頗強,然而,在韓成的軍中處理軍務卻差了點,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手下不行,韓成原來手下呢,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的壯漢,好不容易有幾個認識字的,也就僅僅限於認識字而已。
記個名啊,記個軍紀什麼的還湊合,一旦涉及到了軍糧軍餉,就頭皮發麻,一個腦袋兩個大了,處理的亂七八糟,還不如審配親自下手。
再加上軍中很多的事務也都需要經過審配的同意,累的審大主薄不到半月,瘦了十斤。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一萬多人的吃喝拉撒,即使能力再強的一個人處理起來也會捉襟見肘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多了十幾名學子,具體工作都安排給了每一個人;待他們做完之後,彙報給審配,小的事情,審配來做決斷;大的事情,審配整理一下,交給韓成決策。
於是乎,審配輕鬆了,韓成也輕鬆了。
韓成及審配感嘆道:“軍中也需要讀書人啊。”
前幾個月內,韓成剿山賊收穫了不菲的財物,而軍中的軍糧軍餉又都是韓馥派人供給的,韓成的手裡有錢了。
韓成來自後世的經驗借鑑:對於亂世來說,錢再多,也沒有兵重要,自己要把錢變成騎兵,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軍中已有兩千餘名身體強壯計程車兵在訓練騎術了,當務之急,便是馬匹。
韓成來冀州不到兩年,一直處理著軍中的事情,對冀州的商人群體不熟。但是審配熟啊,畢竟當過縣令,怎麼地不還在認識幾個走南闖北的商人?
是日,韓成帶著審配,張郃以及二十餘名親衛來到了這冀州河間郡弓高縣,拜訪一位和審配曾經打過交道的以走南闖北而出名的商人劉偉。
這劉偉,是弓高縣劉氏家族的家主,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原來劉偉只是一個糧食店的小廝,但頭腦靈活,志向遠大,努力學習經營知識,逐漸當上了糧店的大掌櫃。有了一定的資本之後,便打通南北通路,將糧食買到南方以及西北;將南方的茶葉絲綢轉賣到北方,賺取差價。
經過了十幾年的財富積累,劉氏家族在這弓高縣赫赫有名。
雖然這劉氏家族在冀州不像鉅商甄氏家族那樣名聲顯赫,但是在這弓高縣,劉氏家族可是商界的霸主,弓高縣首富是絕對跑不了的。
弓高縣的主幹道兩旁分配著不少的商鋪,經手下士兵的打聽,不多時便找到了此行的目標—劉氏米行。
韓成一眾人到達米行門口,只見米行內,數十年前的裝修風格,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兩個字—低調。
韓成一見這裝修風格,對這家米行的老闆肅然起敬。
心道:“如果我也是個商人,一定也是這種風格”,畢竟擁有財富卻無守財富的力量,低調才是最正確的做法,不惹人注意,默默的發財比什麼都重要。
然而,自董卓進京以來,米的價格暴漲,想低調,情況卻也不允許啊。
店裡的四五個夥計來來回回不斷地忙碌著,一看就是日進斗金的旺鋪,怎麼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