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聽到任命後,信誓旦旦的說道:“請主公放心,文遠定不負所望。”
第二日,張遼帶領兩萬騎兵,悄悄的來到邯鄲縣北十里處。
便下令全軍衣不解甲的休息片刻,好養足精神,以面對一會的大戰。
當袁紹的冀州軍和張燕的黑山軍剛剛交戰之時,張遼依然按兵不動,讓士兵們繼續休息。
畢竟此時袁紹的冀州大軍軍陣整齊,自己出擊不僅與計劃不符,而且毫無建樹。
等張燕佯裝退卻,袁紹的冀州軍開始陣型散亂的各自追擊張燕的黑山軍之時,張遼依然按兵不動,讓士兵們繼續休息。
這時冀州軍戰意正濃,士氣正旺,面對突擊會組成有效的抵抗。
此時出擊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對奮武軍十分不利。
等張燕率領黑山軍精銳反攻冀州軍之時,張遼便立刻下令道:“全軍出擊。”
張遼在冀州常山郡待了半年多的時間,透過情報營對袁紹瞭解很透徹,袁紹的性格除了狂妄自負外,還有猶豫不決的毛病。
當袁紹看到張燕率領黑山軍精銳反攻冀州軍之時,定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的,必然會將冀州軍的騎兵派出來。
而這時,自己手下的騎兵正從北面襲來。
袁紹的騎兵無非有兩種方案:或是主動迎敵;或是固守原地。
袁紹必然會因此猶豫一番,也許時間不長,但戰場上瞬息萬變,這一絲絲的猶豫時間,便足夠張遼幹很多的事情了。
若袁紹讓騎兵迎敵,給散亂的步兵以形成陣型的時間,張遼便會將進攻的重點轉移到這五千騎兵身上。
以奮武軍一萬五千騎兵的兵力圍住袁紹的這五千騎兵,定能將其全數剿滅,這樣做,雖然殺敵不多,但也足夠袁紹心疼一番的了。
若袁紹讓騎兵固守原地,並派人組織散亂的步兵之時,那麼張遼便會將進攻的重點轉移到散亂的步兵身上。
只要不讓步兵形成整齊的軍陣,那麼面對騎兵之時,就像是被屠宰的羔羊一樣,只會靜靜地等著被殺。
......
當張遼帶領騎兵衝向袁紹的冀州軍的時候,只見袁紹果然不出所料的猶豫了片刻。
片刻後,便讓騎兵固守原地,並一邊派人組織散亂的步兵,一邊抵擋張燕黑山軍的進攻。
張遼的嘴角揚起一絲微笑,心道:“真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
既然袁紹選擇固守,看來就是抱著想將這兩萬騎兵大軍吃下去的想法,那麼這時就看看你袁紹有沒有這麼好的‘牙口’了。
張遼當即下令,尖刀軍以一百人為一小隊,分成八十個小隊,衝向冀州軍剛剛組立起來的軍陣;待衝散敵陣後,便來回不斷地切割袁紹軍的步兵。
剩下的人馬,則聚在一起,佯攻袁紹的中軍所在之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袁紹的騎兵專心護在袁紹的周圍,不去打擾尖刀軍的切割,好讓尖刀軍發揮最大的殺傷力。
論戰局的把握能力,袁紹方也唯有遠在青州的鞠義能與張遼相提並論了,至於剩下的眾人,無人能行,哪怕是冀州牧袁紹本人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