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賈逵如此迅速的答應韓成任命的原因,正是他心中的理念—為了百姓。
奮武軍抗擊少數民族的事蹟,以及在雁門郡大分土地的做法,正是賈逵心中的理念的展現。
韓成這麼做,是因為對後世的後知後覺;而賈逵的理念,是因為自己的見解。
賈逵,本名賈衢,字梁道,河東郡襄陵縣人,師從賈習。賈習就是賈逵的祖父,也是一名文士。
賈家在當時本為大姓,但到了賈習的時候,已經沒落了。
雖然沒錢,但是賈習仍然把讀書放在第一位,以至於幾年後學識淵博,並且對軍事和政治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由於東漢末年黨錮之禍後士大夫遭到打壓,緊接著朝廷出現宦官外戚專權以及各地出現黃巾起義爆發,國家是一副混亂不堪的局面。
賈習雖然才華出眾,但認為自己出任做官也不能力挽狂瀾,於是乎,只在家中安心的教育子侄。
最讓賈習引以為傲的便是自己的孫子賈逵。
賈逵遺傳了賈習酷愛讀書的好習慣,年紀輕輕便熟讀百書,並且從小立志從軍。
賈逵和其他小朋友們玩耍時,常常假裝兩方軍隊作戰,賈習知道後,稱讚賈逵說道:“你將來必然可以當一個大將軍。”
並親自傳授賈逵兵法數萬句。
賈逵學有所成之後,便有了自己的理念。
賈逵和賈習的做法不一樣。賈逵認為:只有做官才能更好的幫助百姓。
年紀輕輕的賈逵便帶著自己的理念和夢想來到了京陵縣,先任縣中小吏,準備一步一步的完成自己的理念。
賈逵成為了京陵縣小吏後,雖然官職小,但其才學出眾,想法奇多,並且出身寒門,對底層百姓的困難感同身受。
全心全意的為百姓辦事,得到了京陵縣百姓的一致好評,京陵縣的百姓都很信服他。
也正是因為如此,賈逵才被情報營的人員打探到,並在恰當的時候,讓李儒推薦給了韓成,一躍成為京陵縣的縣令。
賈逵也知道:縣丞等人不敢接縣令之位就是因為擔心祁縣王氏的秋後算賬。
因為奮武軍不能在京陵縣長期駐軍,而祁縣王氏對京陵縣的影響力卻根深蒂固。
但賈逵不怕,即使明知道京陵縣縣令的位置就像燙手的山芋一樣棘手,但也欣然接受,不為別的,就為自己的理念。
賈逵始終相信,自己心中理念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有這樣的主公出現。
現在出現了,賈逵只能用義無反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賈逵當上了京陵縣縣令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京陵縣內的支援王氏的小家族們。
只有他們悉數滅亡,京陵縣才能更快速的安定下來。
當然,這裡的王氏指的是祁縣王氏。
若清理幷州王氏的支持者,那就簡單多了,全殺了就行。
賈逵當了小吏已有一些日子,對京陵縣內各個家族的勢力分佈及身後的支援勢力情況摸得門清。
問沮授要了一員大將及一千青龍營人馬後,便輕車熟路的直奔京陵縣中支援祁縣王氏最招搖的家族—武家。
武家,是京陵縣的老大,同樣也是祁縣王氏在京陵縣的‘代言人’。
正當武家的重要人士聚集在一起,商量著應對奮武軍的對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