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想道:“哼!白楓,古春,白讓你們壓了這麼多年了。
要不是勢力不如你們,我何必跟在你們身後,事事聽你們的安排?
這雁門郡怎麼可能會有三大家族,都是我王家的。
那個白楓以為自己很聰明,什麼都知道一樣。
哼!下午韓鳳拜訪古家,我王偉也收到訊息了,去白府就是提醒白楓你的。
既然奮武軍給了這麼好的機會,白楓,古春,你們倆個都去死吧!以後,雁門郡只有王家了。”
對著門口的下人說道:“明早備好馬車,老爺我卯時出門。”
從密室中拿出三百兩黃金和三百畝土地的地契,揣在懷中後,吶吶自語道:“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啊。”
......
是夜,李儒書房。
劉利站在李儒身邊,對著李儒說道:“韓校尉,果然不出你所料,王家主王偉今夜拜訪了白家主白楓。
在書房說了一個多時辰。只是王偉走的時候,開始時像是虛脫了一般,待快上馬車之時,屬下感覺王家主有點...”
李儒對著劉利說道:“有點幸災樂禍嗎?”
劉利說道:“不瞞校尉,屬下正是這種感覺。”
李儒呵呵一笑,便不說什麼了。
今日之事,正是李儒的第三步計劃:分而化之。
根據情報,李儒分析得知:三大家主中,古家主古春囂張跋扈,只認勢力。
勢力比他大的,他上趕著捧人家,勢力沒他大的,他正眼都不帶瞧人家一眼的;
白家主白楓自以為自己很睿智,是雁門郡第一聰明人。
但這種睿智,在李儒眼中,不過是有些小聰明罷了;
李儒也正是藉助白楓的這種小聰明,幫李儒瞎分析,才能促使三家分裂的局面出現。
而李儒最擔心的,反而是最老實巴交的王偉,所謂‘咬人的狗不叫,捅刀子的人不嚷嚷’。
李儒深知:王偉這樣的人才是最陰險的。當然,這個檔次和自己差了許多。
看王家主做事,平時好像跟在白家後面,但事分好壞,只要是好事都是他王家做的,壞事卻是他王家跟著白家做的。
比如沮授要糧之事,王偉說的是:“我王家也出五千石糧食。”可不是“我王家跟白家出的一樣。”
雖說王偉先前打聽了白家出糧食的數量,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聽得出,是王家出了五千石糧食,和白家沒有任何關係。
再比如說自己今天中午請客之事,王偉和送信的人說的是:“王某定跟白家主一起赴宴!”
‘跟’這個字,用的妙啊!突出了白家主的地位。
萬一白家主不去,王偉也不來,但自己聽了王偉的話後,感覺是王偉不能跟著白家主來的意思,而不是王家主自己做主不來的意思。
好事突出王家,壞事突出白家,李儒對王偉的處事之道,都不得不說一聲‘高’啊。
也正是李儒將三個家主的性格都摸透了之後,李儒便定下計劃,先是中午請客吃飯。
結果古春果然不出所料的沒來,然後下午李儒親自去拜訪古春。
李儒擔心古家府中也有其他兩家的探子,萬一自己真的和古春訴說買賣土地一事,古春一發怒,可就都露餡了;
所以李儒只是和古春聊了一個時辰的風花雪月。
待李儒走後,即使有人問起古春,古春肯定會說沒什麼,因為真的聊得就是沒什麼,但這個沒什麼傳到白楓的耳朵,就變成了商量大事,故意隱瞞。
這樣做,三家才會相互猜疑,互不信任。
則明日一早,必會有白家主或王家主,或兩個家主都來府中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