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蔡邕從府中出來,只見門外之人:
年約三十多歲,相貌一般,身材平庸,一副商人的打扮,但其眼中偶爾閃爍著的精銳光芒,讓人不寒而戰,其渾身上下充滿著一股獨特地陰冷氣息。
蔡邕便知道此人的身份了,高興的說道:“文優,怎麼會是你?我就知道你沒事!”
對面中年男子一改平時風輕雲淡的模樣,對著蔡邕說道:“伯喈兄,請慎言啊。”
蔡邕看了看周圍,想到了李儒現在的身份,小聲地說道:“文優兄,這是要去往那裡啊?”
李儒又恢復那一臉平靜的樣子,說道:“岳父已死,我已無心做官。故想逃到遼東,隱居起來,不問世事以保全性命。
今日經過伯喈兄府宅門口,進來看看,以便了了往日的情分。”
想當年,在長安,一個文采出眾,深的董卓喜歡;一個智謀百出,深的董卓信任。
凡事皆有此兩人伴董卓左右,時間一長,此二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文人間的惺惺相惜,雖立場不同,但仍使他們成為了朋友。
然今日李儒經過此地,拜訪是假,探口風才是真。
.....
李儒帶著妻兒及董家十三衛出了長安成,先去了永寧縣,後轉道向西,經河東郡,太原郡直奔雁門郡而來。
自從進了幷州境內,雖無諸侯間的征戰,但山賊居多。
山賊數量若在百人以下,憑著董家十三衛的武藝,頃刻間即可拿下;
這董家十三衛曾經是董卓的貼身護衛,隨著董卓打天下,弓馬嫻熟,久經戰事。
雖然個人武藝也就六品,五品的,非七品之將,但對合擊之術頗為精通,十三人曾力戰三品之眾數百人而不落下風。
就算和呂布,也能抵抗十招而不受傷害。
但是,自從董卓入住洛陽之後,出入皆有數百人護衛,自然用不到他們。
再加上呂布勇猛非凡,對士族的震懾之力自不是他們十三衛可比擬的,故被冷落。
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董五在一次外出中得罪了董卓的弟弟董文,幸虧李儒在董卓面前力保,才得以保全性命。
董家十三衛親如兄弟,對李儒的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便投奔於李儒麾下,護衛李儒左右,不離不棄。
若山賊數量很多,也不怕。
李儒在逃亡之前已經做好了準備,拉馬車的六匹駿馬,均是西涼良馬,董家十三衛的坐騎,也均是良駿。
正所謂打得過的就打,打不過的就跑,這十九匹良馬讓李儒逃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山賊圍殺。
在董家十三衛的忠心保護下,幾天前,李儒的隊伍便到了雁門郡最南面的武州縣,李儒見百姓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便走到田間,對一老人問道:
“老人家,我向你打聽個事?”
老人家也不客氣,說道:“什麼事啊?”
“老人家,你現在種的土地是自己的嗎?”
“當然是自己的,韓太守的告示上寫的清清楚楚。”
“那你們自己種土地,需要交多少稅啊?”
“九取其一,這也是告示上說的。我和你說,韓太守是好官啊!我種了一輩子的地,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好官,事事為我們著想。”
李儒又和其他田間的正在忙碌的幾個老農交流了一番,結果很令李儒滿意:每個人都在推崇韓成。
這是民心所向啊。天下百姓就有飯吃,也是李儒這樣的寒門弟子最想看到的景象。
李儒又令董家十三衛打聽韓成軍隊的訊息,果不其然,從一些常山郡的遷民口中,打探到了韓成襲擊清河郡東武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