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聽從李肅的命令,便退了下去。
王允等一干文臣,見不得頭顱的血性,聽見董卓的親信李儒等人的已經伏誅,也沒仔細的看看人頭,只是說道:
“李將軍可立了大功了。我定上表天子,賜李將軍平賊將軍之職。”李肅滿臉大喜,說道:“謝王司徒。”
......
與此同時,南城門外的李儒早就帶領十三名壯士朝南方而去。
車上,李儒回想著剛才董大對自己的彙報,便已經知道了結局。
雙眼中流出傷心的淚水,欲不能止。董卓被貂蟬的美色迷住,對軍隊都已經毫不在意了,失敗是必然的。
但畢竟對自己有伯樂之恩,李儒發誓,有朝一日,定斬了王允,呂布等人的頭顱,為董卓報仇雪恨。
李儒,作為東漢末年第一大諸侯董卓的首席謀士,才能卓越,當屬世間一流謀士之內。
董卓從東中郎將到權傾朝野的相國;平定涼州叛亂;帶兵進京誅殺宦官;殺漢少帝,何太后;虎牢關前退諸侯,皆出自李儒的手筆。
實乃是董卓已無稱雄天下之心,方才心灰意冷,打算另投他人,或者帶領妻兒,找一地方隱蔽起來,了此殘生。
對於長安城之事,李儒早有打算,半月前就告病在家,迷惑王允眾人。
又在今日,先是給董卓書信一封,若董卓聽信自己之言,自己可回長安;若董卓不聽信自己之言,只能用替身假死脫身。
至於投靠他人,李儒處理天下政務,對各地的勢力瞭如指掌。
最南面交州計程車燮,佔領整個交州,雖然人口眾多,地盤廣大,但大多都是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不是好的去處。
益州的劉焉和幽州的劉虞,別人能投,自己可不能投,因為正是自己殺了皇族的漢少帝劉辯,投這兩家,無異於自投羅網。
青州的孔融,徐州的陶謙,皆世家大族,憑著自己對世家大族的所作所為,對自己肯定不是很友好。
然而自己現在能投靠的人中,一流的勢力無非是南陽的袁術,冀州的袁紹和剛剛佔領兗州的曹操三家。
二流勢力中,也只有雁門郡和常山郡的韓成以及河內郡和上黨郡的張揚。至於其他勢力,投奔了也沒用。
董卓殺了袁家五十餘口,雖然自己並未參與,但袁家袁紹,袁術兩人對自己定無善意。
張揚這個人,李儒打過交道,沒什麼本事,只會趨炎附勢。
於是乎,天下之大,李儒的投身之處僅剩曹操和韓成兩人了。
好巧不巧,這兩人,也正是當年董卓前往長安,眾諸侯中,敢追董卓的兩人。
李儒捫心自問,從佔領的地盤上,自己更看好兗州的曹操;
從個人喜好上,更看好幷州的韓成。因為韓成進退有度,從韓成的做事來看,是個沾光不吃虧的主,正中李儒下懷。
然而,韓成還有更有優勢的一點:幷州的分地令,讓李儒十分滿意,這是對世家大族的宣戰。與天下世家為敵,韓成好大的魄力。
若自己選擇隱居一方,則遼東公孫度是個不錯的選擇。李儒對自己的將來,猶豫不決。
至於現在,先往南走到永寧縣,然後再轉道向西,經河東郡,太原郡,到達雁門郡。
這樣做的原因有三:一是為了躲避王允的追殺,如果王允發現了李儒逃脫,必定以朝廷名義往各地大發追殺令。
所謂“最危險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任王允再聰明,也想不到李儒敢從王允的老家,太原郡王氏的地盤走。
二是現在各地都兵荒馬亂的,諸侯間大打出手。雖然李儒有勇武過人的董家十三衛保護,但也架不住諸侯人多。
幷州之地,地廣人稀,沒有太多諸侯勢力再此,僅僅在幷州北部有一個韓成。相對來說,反而變成了最安全的路徑。
至於第三嗎,則是因為李儒的私心,想去幷州北部的雁門郡看看韓成治理的怎麼樣?
韓成的分地令,說實話,李儒很嚮往。
再或者說,自己經過這麼多地方,萬一一不下心被捉到,或許韓成會因為自己的才能而放自己一條生路,而別的諸侯肯定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