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古秋研究著怎麼撈更多的錢的時候,南匈奴左王劉能和北王圖安率領大軍到達婁煩關下時,古秋知道事情不好:這些商隊有問題,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趕緊安排人馬打探放進來的三個商隊的下落,以免他們壞事。沒想到這五百多人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毫無蹤影。
古秋心道:“可千萬別在打仗的時候出來搗亂啊。”
南匈奴大軍壓境,古秋再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管這三個商隊了,只能安排婁煩關計程車兵,積極做好防禦準備。
第二日清晨,南匈奴左王劉能和北王圖安便率精銳軍隊對婁煩關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古秋率領婁煩關將士和他們戰鬥。
正打的難捨難分之時,突然間,有探馬來報:南城門外,一股五百多人的南匈奴騎兵從南面殺向婁煩關。
古秋心道:“該來的還是來了。”趕緊安排人馬去南城門拉起吊橋,抵擋南匈奴的騎兵,結果古秋安排的人馬還沒有到達南城門,南城門就被南匈奴的騎兵攻破了。
原來是最後一個商隊過婁煩關時,對南城門的吊橋繩索做了手腳。
當婁煩關南城門外忽然出現戰事,守衛南城門計程車兵緊急拉起吊橋,結果繩索斷裂,吊橋並未拉起,反而為南匈奴的騎兵鋪平了道路,讓他們更快的攻入婁煩關中。
五百南匈奴騎兵攻破了婁煩關南城門,進入婁煩關內,並未做過多的停留,就直接奔北城門而來。
北城門處的守軍一時間前後受敵,不出片刻,北城門便被開啟了,北城門外數以千計的南匈奴騎兵進入了婁煩關內。
一個時辰後,婁煩關守將古秋被殺,三千守城將士陣亡,兩千守城軍士成了南匈奴的俘虜。
這正應了那句話“再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婁煩關這座雄關,短短几日就被南匈奴的一萬兩千人馬攻下了的原因了。
......
雁門關,韓成的屋中。
待沮授轉身離開之後,韓成有點後悔:剛才害怕南匈奴軍隊攻打縣城,掠奪百姓,太著急的做出了決定。
趕緊對著門口的親衛說道:“來人,將沮長史叫回來,並且將徐邈縣令請來。”
韓成知道,和南匈奴這仗是打不成了,只能靠談判解決,想得到什麼,主要看談判的結果。
而自己手下的眾人中:軍中的三位大將,魏延,張郃,潘鳳,領兵打仗行,不太適合幹談判這種事。
所以談判的事自己只能依靠沮授和徐邈兩個文人了,將他們叫來,聽聽他們的想法。
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可不是白說的,是古人總結經驗所得出來。
這話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多想法多,經驗也多,對將要做的事情想的更加全面和周到,用在這裡正好合適。
至於談判的人選,沮授不太合適,若是南匈奴知道火燒雁門關之計是出自沮授的手筆,估計南匈奴的大首領呼廚泉能拼著四千俘虜不要,也要斬殺沮授,這樣自己的談判大計就受到了影響。
而韓成自己是主公,不可能親自去談判,那麼談判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徐邈了。
待沮授和徐邈到來之後,韓成隨意的說道:“沮長史,徐縣令,坐吧。”
兩人知道韓成的脾氣,也不客氣,找個地方便坐了下來。
韓成見兩人都坐了下來,說道:“和南匈奴的戰爭進行到這種地步,下面只能靠談判進行了。兩位對這次談判的方向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我們一起研究談論。”
這兩位中,一位是軍中長史,一位是地方縣令,同時也正是韓成的左膀右臂,正好可以再軍事和民生上相互補足,可以讓韓成從更全面的方向上思考問題。
沮授掌握情報營,訊息比較靈通,先說道:“我覺得談判也是戰爭。透過談判,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東西,比如說用南匈奴的俘虜和馬匹能換回很多百姓和失地。
關於這次談判的方向,我覺得主要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將婁煩關的守軍俘虜換回來,換回來他們之後,可以增加我們奮武軍的軍事力量,也可以更好的收服兩縣的民心。
二是我們應該理所當然的接收雁門郡的婁煩關和婁煩縣,陰館縣兩縣一關之地,這是我們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