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出了傳國玉璽之事,在經過袁紹的大力宣傳,天下皆知。
荊州刺史劉表和袁紹聯合,斷絕孫堅的歸路和糧道,孫堅急於過江回江東,便帶兵進攻劉表。
劉表派其手下大將黃祖屯軍在樊城和鄧縣之間,迎擊孫堅。孫堅大破黃祖部,率軍兵圍襄陽。
劉表命黃祖乘夜出城召集救兵,黃祖率救兵返回襄陽時,被孫堅攔截,戰敗後,逃到峴山。
孫堅乘勝追擊,被黃祖安排手下士兵,暗箭射死,才三十七歲。
孫賁得到訊息,遂撤除了對襄陽的包圍,帶領部隊投奔了袁術,袁術上表推薦孫賁為豫州刺史。
而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帶著孫堅的屍體回到了曲阿縣,安葬了孫堅後,舉家遷往江都,這年孫策才十七歲。
...
韓成知道了代縣的現況,便下令閔純任代縣縣丞,主管代縣事務,帶領五百士兵及五百強弓營軍士前往代縣上任。
這時天氣已進入六月,氣候逐漸變熱了起來。
韓成得到訊息,常山郡西南部,從太行山流竄而出的黃巾黑山軍雷公和浮雲二部,掠奪周邊百姓,共聚眾三萬人馬,攻打常山郡高邑縣,高邑只有一千守軍和五百縣兵,形勢不容樂觀。
遂韓成立即安排黃忠及沮授帶領三千青龍營為先鋒,直奔高邑縣解圍。
自己帶領潘鳳以及四千強弓營軍士隨後而行,審配,韓業負責糧食供應。定要將這股黃巾賊人剿滅殆盡,以絕後患。
這時,又接到探馬來報,上艾縣外出現一萬五千冀州袁紹軍隊,有趁火打劫之勢。韓成再次下令張郃帶領八千人馬據守常山郡上艾縣,以守城為主,待自己平定高邑縣外的黃巾黑山軍後,便率軍來上艾縣,將冀州袁紹軍趕出常山郡。
而魏延,率領剩下人馬據守軍營,見機行事,那裡有困難便援助那裡。
馬貴神速,不到半日時間,黃忠和沮授便帶領三千人馬趕到了高邑縣。
正遇雷公和浮雲二部率眾攻打縣城。黃忠一看黃巾賊兵攻城猛烈,下令馬上就要出擊。
沮授看了看岌岌可危,但依然還能堅守的高邑縣城,對著黃忠說道:
“黃校尉內心著急,我沮授也是一樣,但黃巾賊眾甚多,前軍攻擊雖然猛烈,但缺少攻城武器,短時間內不能拿下城池;後軍整整齊齊,井然有序,我軍這時殺入,並不能取得騎兵最大的優勢,不如稍等片刻。一是讓戰馬和士兵恢復體力,待一會衝鋒可用;二是待敵軍精銳攻城時,我軍直插入城下,則高邑縣之圍可解。”
黃忠作戰勇猛,聽沮授所說的有其道理,說道:“我暫時先聽長史的,但若敵軍前軍攻入城池中,我必率眾衝鋒,我不能讓常山郡的百姓受黃巾賊人的掠奪。”
沮授見黃忠態度堅決,且一心為了百姓,再加上韓成讓自己和黃忠率騎兵先來,不就是為了保全百姓的嗎。
遂回道:“如黃巾賊人前軍就攻破了城門,請給沮某一把刀,沮某不能白白的看著百姓受苦。”
黃忠見沮授也敢上馬殺敵,少了一副文人做派,多了一副武將之性情,故心中對沮授的態度大為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