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少年此番言語,戮仙劍靈微微一笑,心中甚是歡喜。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啊,就是有那麼多想要得到的東西,名聲,財富,地位,你都想要,得到了一個就又開始追尋另一個,永無休止,就是這樣,人才會忘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說到底,人心難測,初心易改。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像葉恆這種單純希望世界和平的憨憨越來越少,他並不是沒有自己的慾望,他只是把自己的慾望定價的位置很低罷了,低到只是要求自己未來無論走到什麼位置什麼樣子,都要與世界為善。
即便受到再大的傷害,再大的痛苦,他也是把所有的一切留給自己承受,不會讓世界給自己分擔一點,雖然累,而且苦,但是總算是沒有違背初心。
如果可以做的更好一些的話,他想把自己吃的苦、受的累,轉化成一縷又一縷的善意,分享給世界,應為只有感受了痛苦,才會知道怎樣給予善!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善!所施為不同,但終究殊途同歸,
也可以很簡單的理解為一句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戮仙劍靈笑著看著眼前平平無奇的少年,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輕輕將手放在少年的頭上,嘴中喃喃: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聖人曾有云:“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真是本真,最原始最先天最自然的狀態。
常是恆常,恆久,持久。
應是應對,周旋。
物是外在不斷變化的環境。
用自己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去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就是在人心之間立了一把天魔不侵的心間,
葉恆心中的這把劍,不是戮仙給的,外事外物皆不能化為心中之劍,唯有本真性情純粹之人,心劍可成,
可是心劍之屬又因人而異了,有的人心中只有純粹無比的殺意,那他的心劍變是純粹無比的殺意,愛恨情仇全然忘卻,心中就只有純粹的殺意,這種人心劍無情,手中劍亦是一往無前。
但是這種極端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劍仙要麼就是悟不出心劍大關,要麼就是僥倖已七情六慾入道罷了。
戮仙其實也看不出葉恆的心劍屬於何種之屬,非七情六慾也非陰陽五行,他內心最純粹的點在於,可以將人間的惡意盡數壓在心劍內,在將這些惡或者說是不善,轉化為一種善!戮仙具體也給不出大致說法,但是可以稱之為——忍。
劍刃懸於心,巋然不動,時時警醒,這種懸心之刃,既是劍,也是甲。
可傷人可傷己,可護人可護己,劍甲交疊並生,竟是暗合無上劍骨,
可唯一不同的是,葉恆心劍還可護人,並非無上劍骨那般只是傷人護己,
戮仙也猜不出這個憨憨若是真走過了仙劫成就劍仙之時,他的心劍會有多恐怖,
守心,鎮惡,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