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遇鬼
聞言,‘李玄’眼裡閃過一絲淡然,“修道之人那來這些牽掛,歸與不歸有何區別?且看一個緣字吧!”
玄機子臉上lù出淡淡的失落道:“李師叔天縱之資,十餘年便金丹大成,實是讓我等後進羨慕。
不過,我們修道之人不是講究避世清修嗎?為何師叔卻要執意以此清淨之身涉足紅塵呢?”
‘李玄’在來紫**觀之前的事情玄機子還不知曉,所以有此一問。
玄機子所言,‘李玄’也自是清楚,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修道之士一旦得窺天機便躲入了那些個靈氣充沛的神靈洞俯中****去了,不願與人世扯上一絲關係,免得一不小心種下種種因果,惹來無窮後患。
又或道心旁騖,牽牽掛掛,再難顯真我真xìng,於道行更是不進反退,以至明珠méng塵……
不過,即使有諸多羈絆,‘李玄’還是會義無返顧投入紅塵之中,這其中原因自在其理之中。
沉**了一下,‘李玄’道:“這點我自是知曉,不過對於這些因果我卻是不怕的,大不了揮劍斬之,白雲蒼狗,也不過多弄些殺戮而已,只要道心堅定,自可以從容而過;萬般紅塵,千種因緣,躲是躲不過的,倒還不如化被動為主動!”
頓了一下,‘李玄’遙望一群從頭頂飛過的大雁緩緩道:“這世間萬事皆講求一個緣字,誠如這頭頂飛過的大雁,雖只是驚鴻一瞬,也是一種緣,但飛過之後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成為獵人的盤中餐呢?是大雁的悲哀,還是造化的弄人……念在你叫了我多年師叔的份上,我今天就託大,再多說兩句,你可要記好了!”
玄機子一聽,趕緊上前一步,深深一恭,“****敬聽師叔教誨。”若單論****的時日,他可要比‘李玄’早出許多,雖然境界與‘李玄’相差甚遠,但耳濡目染之下,那所謂的機緣二字他還是深有**會的,往往很多修士終其一生也達不到的境界,在前輩高人嘴裡一句話就可以點醒,真可謂是一語千金。
望著眼前虔誠的修士,恍如以人為鏡。‘李玄’心裡湧出一絲蒼涼,自己曾經的種種經歷又浮現在眼前,沉**了一下才道:“真正的大道並不完全是像你所認為的那樣,只在清靜之所避世獨修能達到的!到了一定的境界最好還是去塵世中磨練一番;若不經塵世中的磨練,就難以去凡心,凡心不去,難顯真我真xìng,不見真xìng則難以明心以見元神;再者,不在塵世中積累功行,也難以完成更高的****,因為德是**引,志是**苗,願是**根;修道者本身更是應該煉己之xìng而盡人之xìng,盡人之xìng而盡物之xìng,盡物之xìng而盡天xìng,那時才會世事洞明皆學問,得到塵情悟徹是仙緣的大智慧……
言盡於此吧!切記!”‘李玄’說完,作歌而去,不留一絲牽絆,如行雲流水。
終日行不曾行,終日坐何曾坐。
修善不成功德,造惡原無罪過。
總是惟心妙理,萬物非此非彼。
無一物非我心,無一物是我己。
追求天道者,誠知生死榮枯之間,多有可畏可**可憎,然卻能隨緣而行!此一去,披星戴月,lù宿餐風,回首已是天涯。
歌聲漸遠……
望著消失在山道盡頭的身影,再看看天際的大雁,回味猶自縈繞在耳畔的聲音,玄機子心裡湧起一絲明悟,伸手輕輕捂著懷裡的紫金葫蘆和那本‘李玄’手抄的《伏鬼符咒》,自語道:“雁過留聲,人過留痕,緣雖盡,卻情還在!師叔保重……”
自‘李玄’走後,玄機子便牢記他的教誨,日日勤修苦練,不幾年時間已把《伏鬼符咒》上的道法學了個十之四五,每每應人相求作些驅邪捉怪的事兒,不但博得個“半仙”的名號,也保了紫**觀方圓百里內的一方平安,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李玄’離開**首山後,也不走大路,辯明方向後,只挑些人跡罕至的荒僻之所,不用遁術,且行且駐,一路披星戴月,餐風lù宿,不時也領略一下這沿途的風景,陶冶他那沉寂之心,同時也處處留意沿途經過的村寨鎮集,看看是否有無塵子的元神氣息。
如此一路行來,不覺已有三日,這天**昏,行至一山坳,便見前面有一蓬竹林,其間似有燈光閃動。看了一會‘李玄’不禁心想,這荒山野嶺的怎麼就突然有了這麼點燈火!他可不相信這物yù社會還會有人清高到來這種地方隱居,就算是什麼避世隱者也該選個洞府靈山什麼的,斷不會跑到這種荒僻之所來;而且看這周圍除了一坐坐形貌兇惡的石山和枯敗的叢叢灌木外,實在是與那山清水秀沾不上一點邊……
&níhuò路人?待我前去看個究竟。”
這樣一想,心裡便多了一份警惕,不過此時的他已非彼時,金丹大成後,那還會懼怕什麼山精野怪,大不了揮手除之,所謂藝高人膽大便是如此了!
走近竹林,‘李玄’這才看得周全;?*桶南鋼窳趾螅嵬嶁斃鋇刈渥帕郊淠景?*屋,細細看去,木板腐朽,青苔蔓布,山風吹過,發出陣陣吱呀聲,給人一種隨時都會倒掉的感覺;兩間**屋並排而建,‘李玄’先前所見的燈光便是從其中一間發出,那昏暗的燈光映照著房前的林蔭,顯出一絲不諧調的詭異。
繞過竹林,‘李玄’輕輕釦響亮燈那間的房門,“請問有人嗎?”敲門後,他便在門外靜靜地等著,也是他好奇心重,本可直來直去的,但他卻偏偏想看看這屋裡到底住的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