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多。
這個詞在蘇遠山的概念中,僅僅只屬於對客觀分佈的傾向性描述而非客觀分佈的本身。作為一個嚴謹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他滿意。
好在林可琳並沒有打算只用一個“含糊”的詞兒來回答。她在微微的遺憾和嘆息後馬上道:“在當初您訪問我們學校之後,我們在校內的BBS其實有討論和簡單的統計過。”
蘇遠山馬上便望向她:“然後呢。”
“就我們學校而言,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同學覺得維持現狀是可行的。有少部分學生……嗯,大概有不超過百分之十的學生持反對的態度。相對的,和我一樣觀念的, 同樣不會超過百分之十。當然,也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是支援以HK的模式完成迴歸的。”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不表態以及無所謂的了。”
看著蘇遠山,林可琳覺得應該為自己的老闆增加一點信心,想了想後補充道:“但有接近一半的同學覺得只要大陸的條件可以,他們還是願意來大陸發展的,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
說完後,林可琳便有些忐忑地站在辦公桌前,不知道老闆滿意不滿意她的回答, 或者說, 老闆滿不滿意島上的這種心態。
然後她便看到,蘇遠山的臉上漸漸升起了笑意。
“嗯,很好的,臺大很好。”
蘇遠山呵呵笑著,頗有些開心。
這雖然讓林可琳有些不明所以,但總算是鬆了口氣。
“這樣,小林,你接下來幾個月多去陳總和董辦那邊走動走動,你應該知道,陳總是你的校友。”
林可琳有些疑惑,但還是輕輕點了點頭:“陳總是我們的傑出校友呢。”
“哈哈, 我的,我居然忘了這頭。”蘇遠山輕輕拍了拍額頭,又搖搖頭笑道:“既然你們學校有那麼多願意來大陸發展的同學……嗯……我假設是有陳總的關係,但我覺得,相對於個人未來而言,這不能算是決定性的因素。”
“那麼作為國內科技企業的代表,我們理應為這些同學提供學習和就業的機會。”蘇遠山微微頜首,又點了點頭,似乎在自言自語:“嗯,差不多……可以校招了。”
林可琳微微一怔。
校招?這豈不是……
“你先過去和陳總聊一下,然後最近你多準備一點這方面的資料。如果時機真的成熟,我們就推動在那邊進行校招。”
*
*
目送林可琳離開,蘇遠山這才慢慢平復了笑意。
——居然只有那麼一點人明確的支援分出去,這比起後世,簡直就是喜大普奔的訊息了。
過去十幾年,對於島上而言,相對歷史上,最大的變動就是少了半導體支柱產業,而牽一髮動全身,於是在整個新世紀中都落後了下來。
如今島上的工資非但已經十多年沒漲了不說,還因為通膨的緣故,實質性地下降了。
坦白說,那上面沒有未來。
既然那邊的年輕精英願意來大陸發展,那蘇遠山自然願意給他們搭個跳板。
在給文曉倩簡單地發了幾條訊息說了一下這個事兒後, 蘇遠山點開了林可琳轉過來的郵件。
這是一封來自埃裡克·康奈爾的郵件, 這位老兄是2001年的物理諾獎得主, 所涉及的領域也和蘇遠山一樣是凝聚態物理,成果是在鹼原子稀釋氣體中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當然,蘇遠山是一個人拿的,而康奈爾是與他的同伴、沃爾夫岡·凱特納和卡爾·韋曼共同分享的。
由於兩人的領域接近,蘇遠山和康奈爾認識之後沒少郵件往來,這次遠芯要設立北極星獎,康奈爾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一批受邀的推薦者之一。
開啟郵件,蘇遠山看到康奈爾在自己的“循循誘導”下,推薦了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的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後便微微一笑。
然後他便突然想到了,前幾天蘇小暮也嚷嚷著要當天體物理學家的事——而且根據他的觀察來看,自己女兒似乎在“較真”這一點上還真是遺傳了自己的基因。在他告訴女兒要當天體物理學家就要學好數學後,女兒這些天還真的就表現出了對數學的極大熱情。
嗯,這當然是好事!
當統計之後,蘇遠山開啟另外一份文件,最後確定了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