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政治生態中,如果一個部門在短時間內經過多次改組,那麼很大程度上該部門一定是屬於“重點部門”,其職能一定會是與國家整個宏觀政策相緊密聯絡的。
譬如電子工業部便是如此。
在82年的時候,國家將第四機械工業部、國家廣播電視工業總局、國家電子計算機工業總局合併,設立電子工業部。
然後為了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工業化程序,六年後,又將電子工業部與機械工業部合併,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
緊接著……又過了五年,再次撤銷機械電子工業部,分別重新組建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
——看起來這五年中合了又拆是在搞空事,但實際上卻體現了宏觀層面對機械和電子發展之路的認知以及側重。
而且,蘇遠山還知道……電子工業部的“折騰”之路還沒完——因為已經有呼聲,要把郵電部合併過來,構建以未來資訊為重點的資訊產業部。
而事實上,後世的資訊產業部也正是在跨世紀之前由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合併而成的。
蘇遠山這次見的便是電子工業部的胡部長,也是半導體行業的頂頭主管部門,正得不能再正的廟門。
除此之外,部長大人早在數年前便曾是常委級的領導。
……
“聽說你昨天去了p大?”
部長已經年過六旬,但依舊精神矍鑠。即便鬢髮間隱有銀絲,整個人看起來也依舊精神無比。
蘇遠山已經不是第一次和部長打交道。事實上,當初蘇遠山在矽谷揚名回來後的報告,便是由時任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的這位主持的。
既然是彙報型別的見面,蘇遠山自然要遞交匯報內容的概要,是以部長知道蘇遠山這次主要是要說什麼,只不過他還不是很能猜得頭這傢伙是坐在哪個磨盤上想通了,要來部裡彙報成果和驗收。
——要知道,cpu那麼大的事,遠芯都是直接開個釋出會就完事,惹得思想有點老舊的某些領導很不開心。
不過部長思想不老舊,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遠芯是在他的部門執掌整個行業的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包括蘇遠山……幾年前還是羞澀的少年,如今已經是一個沉穩的青年了。
部長望著蘇遠山,本來就不甚嚴肅的他此刻眼中更是充滿了笑意,拉家常一般開啟了對話。
“是的,參加了一次學術會議。”蘇遠山稍稍做得有些輕鬆,但依舊保持禮儀,笑著道:“部長是p大的校友吧?”
“是,而且很湊巧,我也是學物理的。”部長笑了笑,打趣道:“我可不是故意打聽你的行程,而是昨天你們學術會議上有我的老同學。”
“噢!在部長面前,我就純屬後輩了,還得向部長學習。”
“哈哈,過了啊……聽說你昨天揮斥方遒,從石墨烯談到未來半導體和能源的發展。這已經不是我們這種丟了幾十年的老頭子能跟得上的了。”部長說著望向蘇遠山,眼神中愈發地滿意起來,他看了一眼手錶,馬上正色道:“我時間有點緊,就不閒聊了。遠芯遞過來的關於快閃記憶體的技術和市場分析我已經看了,我想你過來不是向我重複一遍檔案內容吧?”
蘇遠山對部長的雷厲風行早有耳聞,而且他也知道這次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因此立刻點頭道:“是的,但很多思路和想法,在檔案上很難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