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裡,蘇遠山對所謂的“技術換市場”並沒有太多關注,他只知道這設想據說是汽車行業首先提出來,最後推廣到了其他行業。
這一世,他身為局中人,倒是很認真地去了解了一下相關產業的現狀。
得出的結論不是很樂觀。
但也不能就此否認開放市場、引進外資在國內組建合資企業的意義。
大老闆慢慢點頭:“你現在說到了產業鏈,我也關注了特區的相關報告。上面說,你們遠芯準備在特區搞垂直採購系統,並以此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
“你們的這個舉措,能夠達到目的,以及可以被推廣複製嗎?”
“能。”蘇遠山很肯定地點頭。
當初蘋果都能……遠芯自然也能了。
“至於推廣複製,也是可以的,但不同的行業需要進行不同的細分。實際上,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贏家通吃的社會,而贏家通吃則一定會伴著產業的不斷細分。”
“這個概念好像是幾年前你們提出來的?”
“是,當初我們剛完成EDA的時候,便意識到了這點。事實上,世界的整體技術走向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蘇遠山抿了抿嘴:“在今後,一件高精尖的裝置——譬如光刻機,將會凝聚各個行業最頂尖的技術和智慧,它一定不是某一個企業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全世界的企業共同努力才行。”
“所以?”
“所以,遠芯就準備從光源和工件臺這兩方面下手,不計成本地投入研發,爭取在未來,最先進,最頂尖的光刻機上,我們有著不可替代性。”
這時書記便微微一笑:“這便是打破封鎖的一種辦法吧。”
“是的。”蘇遠山點頭:“除此之外便是引進資金和技術,以及資本投入和技術互相授權,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最後便是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如果只有我們能夠滿足同品質下成本最優秀且最完善的生產體系,那麼,我們才可以獲得相應的地位。”
蘇遠山定了定神,輕聲道:“我們有著無與倫比的勞動力優勢,配合我們的開放政策,可以為錙銖必較的企業提供良好的競爭力,他們就一定會來投資建廠。”
“再加上國家在教育上的不斷投入,特別是擴大高等教育的招生範圍和名額……這些,配合我們十幾億人的體量,將會在未來形成無與倫比的優勢,特別是理工科,工程師優勢。”
“因為基礎學科和科學的落後,或許會造成我們在衝擊各個領域最尖端技術的時候遇到困難。但我們的大學生群體一旦成型,放在社會上,企業中,便會形成強大的基礎工業優勢——而如何正確引導這些優勢,便不是從企業角度來考慮的了。”
蘇遠山說著望向書記,輕輕一笑道:“想一想,如果按照我們大中專院校擴招的速度,二十幾年後,我們能夠為社會提供多少人才?起碼上億是有的。”
“改革開放後,全國上下一心奔小康,再加上無數優秀的人才,特別是技術性人才的誕生——這便是我會堅信,在二十五年後,我們會全面實現工業化的原因。”
……(那啥,就簡單寫一下了……不能涉及太那個了。)
蘇遠山回到酒店時已經接近十一點,完了他用腳趾頭都能猜到父親還在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