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蘇遠山和陳靜重新回到會客區。
“老段還真是個人才。”陳靜笑道:“對使用者心理把握得很到位。”
蘇遠山點頭,也頗有幾分感慨。
這些前世就是人尖子的人才,在遠芯給予更大的平臺後,也展現出了比前世更強的能力。
因為要維持高階形象的緣故,所以類似手機這種直面消費者的終端消費產品,遠芯的價格一直和進口產品保持一致。
這就導致了,總有一些跪族會時不時地跳出來說“你又沒繳關稅,憑什麼那麼貴?”
即便在過去半年中,遠芯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為了提高銷量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整體下來,終究還是未能達到理想的預期。
坦白說,作為一款所有核心技術都是國產自有的手機,同時無論從什麼指標來看,都不輸於進口同行。因此遠芯從上到下,都還是有點驕傲的。
在遠芯一干人的眼中,別說遠芯搞了那麼多廣告,做了那麼多宣傳,哪怕什麼都不做,在國內都應該實現“天然的壟斷”。
但現實顯然不是這樣,即便遠芯的宣傳口號喊得震天響,在樹立品牌的過程中依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了大量作坊式的小廠。
從搞服裝的鞋襪帽子,到模仿進口的各種玩具,再到各種小家電,大量的“國產產品”,乃至“手工組裝產品”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甚至隨便在一個小鎮上找一家家電維修鋪子,不出半天就能給你裝出一臺電視機來。
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便宜。
無與倫比的便宜。
而便宜,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意味著質量的拉垮。
所以遠芯手機的品牌突圍之路那是真的困難重重。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無論是市場部也好,還是手機部門也好,都有一股希望手機價格稍稍降一點的聲音——因為根據市場調查,只要遠芯的手機的價格能稍稍便宜個幾百塊錢,銷量便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
只不過蘇遠山一直咬著牙要維持價格政策,所以這種聲音並不是主流。
“其實我維持價位真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降價容易,再提起來就難上加難了。”蘇遠山感慨道:“老段這招很好,而且邀請媒體參加這招更妙,反正只要媒體知道我們最新的產品價位不變就成了。”
陳靜含笑道:“既有了面子,又有了裡子。”
“那是。”
……
因為對國慶促銷的期待,使得蘇遠山對軟體展的熱情都少了幾分。又因為海外巨頭沒幾個重量級的老熟人過來——譬如比爾蓋茨這次就沒來,因此蘇遠山臉近在咫尺的軟體展都沒去。
他只是邀請了再次趕來參加軟體展的久多良木健來遠芯會面。
由於遠芯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海外擴張,因此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如何處理與海外巨頭的關係。
因此此前EDA的緣故,遠芯和諸多巨頭都保持著聯絡,甚至還有不少現在都保持著合作。
但在這麼多公司中,地位真正算得上“戰略合作伙伴”的,就只有兩家。
一家是德州儀器,一家便是sony。
在和久多良木健展望了一番家用遊戲機的未來後,蘇遠山又聊起了未來掌機遊戲的前景。兩個人對掌機的遊戲型別的判斷驚人的一致——認為只有真正上市,透過了玩家的檢驗後才能知道玩家的口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