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君凱旋啊!”
百越王疾步從王宮階梯上跑下,其面上帶喜,毫不顧及一國之王的威嚴。
風允不過上了幾步階梯,百越王就來至面前,施加大禮。
“王不可如此。”風允俯身托起。
“風君啊,不過半月,陰策已去,當為大德啊!”
風允所著的《列國策·百越》中,陰陽策乃是起始之策,是為根本,但也是讓百越王最覺不可能之策。
但如今風允不過半月就完成了大半,這讓百越王大開眼界。
特別是風允當著各部族中反對風允的百越人,召出伏羲女媧之靈,如此更是聚攏民心。
這城外的七千民可沒有嚴防死守,但無一人能逃走——即使有小人者,也會被周圍的百越人自發地抓起。
“王,不過行一策,尚早慶喜,還是先商談一二,允也繼續行百越相之職責。”
“自然如此!”百越王望向風允,瞧之變化,微微詫異。
他只覺風允說話,更加讓人信服,而即使衣裳泥濘,也難讓人輕視,那些泥濘反倒是襯托其出淤泥而不染,如花紋點綴一般。
“風君請。”
風允頷首,與百越王共同入殿。
同時,也欣喜王此時的態度。
王並無忌憚之色,與此前一同。
要知曉,如今風允在百越中民心甚大,風允還擔心如當初在禹越治水後,越君忌憚一般。
這會大大影響風允的施策。
百越王有明君之態。
明君,明事理而曉奸佞,有度量而行大國之心。
入殿……
風允與王對坐。
王道:“去牽牛來!”
風允聞聲,緊忙道:“王,治水本是應該,斬神本就恐民,而拘七千民需儘快安置……如今不宜行奢侈之事,也不能慶祝,才能保證民心向國。”
聞言,百越王緊忙告罪。
“是我被喜意衝昏了頭,風君說的是啊。”
“好戰喜功,是獵人大忌啊!”
聽百越人以獵人比喻,風允一笑,而也無人去牽牛。
“王,先安置這七千民吧。”
“此事就等風君。”王懇切道。
風允點頭,先揮手,讓人取來獸皮筆墨。
則寫又論:“先安民心,方能讓民無慮而忠王之事也。”
王目光微動,閃爍贊同之事:“風君說的是。”
風允又道:“此時這百越之人,我也清楚,其多掛念部族之中。”
王有點頭,期許風允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