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驟風撞擊山脈之聲!
彭蠡澤,長江之北,其水總納十川,同湊一瀆,俱出於彭蠡也……
其西北接大別山脈,東南接黃山山脈,清潭遠漲,綠波凝淨,夏時漲,冬時凝,四季有大風,浩浩蕩蕩,不見終日。
歷經多日,風允終於來到風澤之北,也就是大別山脈。
此時他耳邊全是這大風呼嘯,撞擊山脈,或攜浪而騰,遠揚而去的聲音。
其勢滔天,就是天上的雲都被風影響,四散驟離。
風允在山岩之間,躲避大澤之上的驟風,望著地勢圖,與百越王所給的百越國疆域圖對照,相合。
微微蹙眉。
這大別山脈被揚粵、英、桐三國瓜分,而揚粵地大,又圍住了百越之西——長江與大半的幕阜山脈和大半的九嶺山脈。
而在黃山之東北部,又為當時風允入百越時所經過的邗國所佔領,百越只有邊角小山,其東南就為古艾,百越也無險要可守,那處的豹氏依賴生存的懷玉山都是趁著古艾不為國,強行去獵……
若是古艾為國,意圖針對百越,就可以懷玉山為堡壘,直入豹氏,直入百越之南……
“也算是將這風澤的地勢圖記錄完全。”
風允卻越發頭疼,這是他第一次作戰略佈局,略顯青澀。
“百越在風澤之南,即使土地優渥,但常年受到水患侵害,這才使得其餘國家,特別是揚粵的忽視。”
“若是百越之地水患治好,耕作有效,恐為覬覦之地。”
望著四面被群山環顧,但卻佔領高處的百越國疆域圖,風允暗自揣摩。
“百越之危,最急之處為東南角的古艾復國……”
“但其餘的邗國有攘夷之嫌,揚粵也本是不服王化,隨意征伐……”
“兵啊……”
百越之人擅山野之戰,若是有足夠的兵把守山中要道,則無人能侵入。
“怪不得巫婆會攜瑤前往廬山,且還是在廬山之北,挨著廬山而建寨,此地為百越西北要道,其北之長江為大通之關,揚粵隨時可乘舟而入百越,這裡是防禦揚粵的要塞!”
“依山而建,以山為堡壘,進退自如啊。”
風允此番,不得不感嘆巫婆對戰要的老練。
“之後需向巫婆請教為統帥之道,祭祀與戎是為國要,祭祀,也就是國規,我如今能掌祭祀,但兵戎卻是拖了後腿。”
“而兵戎,需先有糧,百越之民多善戰,安氏部族七千民都可召五百漢,實在驚人,但再是驚人,也需糧草養之。”
風允也瞭解到,此時周地的人口與徵兵比。
非戰時為三十出一。
戰時十五出一。
可見百越徵兵之暴力,但民卻能戰!
……
“治理水患乃是利國之事,不可緩之,而糧食之事耕作方有,不可急之。”
“苗方之地本就偏僻,還有時間發展。”
風允收起地勢圖。
拿起一張獸皮,提筆而寫——
風澤之地有五方神靈,北為大別山所出之孤山神,其東為黃山所出之遠山神,其西為長江所出之長江神,其南為大澤所出之大澤神,其中為四方之主大風神。
今日允欲斬殺大風神,斷去風洪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