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知曉了風允不通禮樂之後,沈尹華每每在看向風允時,就多了一層哀怨之意。
“風君怎能不通禮樂呢,您可是廣為傳之的賢德之君啊。”
“唉……”
如此幽怨下,其風允不通禮樂的事情,沈尹華雖未宣言,但也被楚國中計程車大夫暗曉。
一直都認為風允少有缺點可攻的楚國權貴們,如同燈下黑,此時方才恍然,其隱隱商議……
時光荏苒,夏雨已過,立秋來臨——
“稟風君,楚君有令,望您能代表長江以南之國,在秋分時,前往曾國,參加曾候舉辦的禮樂雅會。”
本在典籍宮一偏殿內,與沈尹華討論楚史的風允聞聲詫異,一旁的沈尹華愕然。
在殿內一旁默背曲譜的羋姝與羋月紛紛看來。
此時,令就已經來到沈尹華之手。
“王令沈尹華大夫為領,攜風君與屈原禮上士代表楚國出席曾國,一論禮樂。”
“此事由閒賦在楚都的昭陽先生為衛,一路護送幾位前往曾國,陪同參席。”
傳令的內侍恭敬,但卻暗中偷瞧兩人的表情。
風允沉思,其中的緣由他已經知曉。
而沈尹華苦著臉,可君令已在手,如何能辭呢。
內侍退去。
沈尹華嘆息不絕。
“風君啊,您為什麼不拒絕呢,我為楚國臣,食君之祿,閱君之書,既有習禮樂之道,自然無法拒絕,但您能拒絕啊。”
風允這不是楚國之臣,楚君都用長江以南之國來代表,且風允的禮樂……
沈尹華不知如何是好。
其也只能道:“風君,此時距離秋分之時,尚有一月,除卻入曾之時,也有二十來日,就請風允與老夫細細學之,不至於一問不知罷。”
風允點頭稱道:“尹華先生還是先與允說明白,這曾國的禮樂雅會,是何規矩?”
沈尹華解釋——
“風君不知,這周都以南的漢水之地,是以尊曾國為首,曾國乃是漢水大國,其為文王四友之一,南宮适之後。”
“曾國以禮樂為要,整個周王朝諸國之間,都少有比擬其禮樂之處,遂曾國舉行禮樂雅會,其周遭諸國,只要以《周禮》治國,無不前往,為求一展本國禮樂之風。”
說到此,沈尹華眼中閃過委屈之色。
拱手道:“我楚國開國至今從不缺席,但都被鄙之,先輩楚君皆惋嘆自身,如今,整個楚國都習曾國之禮樂……若是能在吾這一輩,能出一光耀之人,讓諸國瞧見,對楚國改觀,吾沈尹華就是死之何惜呢…”
沈尹華連連哀嘆,似乎來典籍宮後,他的哀嘆聲就未曾停過。
“風君啊,您先在殿內稍等,容老夫去典籍宮室中找些禮樂之書來……”
待沈尹華離去,此時在一旁靜靜觀望的羋月與羋姝對視一眼。
羋月上前對風允道:“風君,我和姝姐姐一起教您彈琴。”
羋月拉著風允衣袍,往琴走,風允無奈,只能依之照辦。
琴七絃,精巧不已。
“哆…”
金鳴之音,甚有雅兮。
是一把好琴。
“這是阿爹送給我的琴,姝姐姐也有。”
風允望去,羋姝規整坐好,其琴桌前也有一把琴,其珍貴程度,與羋月無多差異。
可見,楚君對倆女並無偏袒……不,此時為嫡為尊,或者說,身為庶女的羋月,楚君格外寵愛才對。
風允不欲去探究楚君心思,也就放下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