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清明。
伍子胥逃離楚國之事,還未落幕。
楚君令下,剛在清明之前建立的楚神宗祠已經立成,各城之中,即使是安地,也建立了宗祠,以讓楚人統一祭拜先祖。
楚人依靠說書之人,如今已經閱盡了風允說書的《列國志·楚》。
不過不等楚人欣喜,準備祭祀,天就變了——
“褒響之死,是楚君策令,只為挑起戰火,吞併揚粵?”
“風子當初也是巧遇褒響,同行,才被昭陽所擒,入楚而不得自由!”
楚人愣。
楚君慌。
楚國靜。
隨著這則訊息的傳揚,四周多國都大驚失色。
曾國國君怒火攻心:“楚國蠻夷爾,悲風子之德,被粗蠻之人脅迫!”
曾國君吐血,站立時也隱隱不穩。
周圍人緊忙來扶。
可似乎被氣息嗝住,年老之體難以順暢,一代君主就這樣死在了當場……
士大夫皆不知所措,可曾國公子丙緊忙跪倒哭天搶地道:“先君聞楚蠻欺風子,氣煞而薨也!”
“曾之禮,重於命兮!”
“兒承之,望父安兮!”
其餘士大夫也哭泣,一時間曾國中,皆有悲哀,同時對楚國蠻夷之態,厭惡至極。
無數曾人皆呼,要出兵攻楚,救風子出惡地!
曾國公子丙,也緊忙起書,言明接任曾侯之事,之後才說明,褒響之死,望懲處荊楚,營救風允。
同時,公子丙也派人示意周邊諸國。
一時間,周邊諸國,也都紛紛起書,聲討楚國蠻夷惡行。
至於另一邊,風澤周國,是最先聽聞此聲的國家。
而其源頭,就來自百越。
百越國中,伍子胥深深禮之,慌聲道:“百越王,您真的不出兵伐楚嗎?”
“風子治理百越,若王不理會之,怕成為諸國笑話。”
黎月坐於王位,挑眉望向伍子胥,輕笑搖頭。
“風子若真如你所言,是被楚所擒,那才是天大的笑話。”
“風子之能,我百越人盡知曉,如今風子在楚國說書的《列國·楚》,我百越也盡數尋來,國民皆觀,其中言論皆為風子真情,何來被擒,強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