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之火,化作了東邊的朝霞。
冬日寒風,卻吹不散楚人心中的暖意。
望著逐漸透亮的天空,楚人默默流淚,其聲嗚咽。
風允望向周圍,郢都城內的楚人早就盡數趕往了此地,一聽他的論楚之言。
風允收了楚燈,輕聲道:“火之祝融,高尚而尊,每一位人族向祂求火的人族,祂都不會拒絕,以至於世代變遷,讓人認為火是稀鬆平常的東西……可追求本質,人是離不開火的。”
風允眯眼,望向楚國之東,那漆紅之色的布緞,在朝陽下熠熠生輝。
“楚紅,很美麗的顏色。”
“紅,火也。”
“禮之本,五德也。”
“楚火燎原,焚其舊草,待春風再起,以生新芽,以成楚之天地也。”
風允停頓。
火,猛烈,從星星至燎原,一次即可,若多,並非好事。
遂又補道。
“火之變,雷霆也。”
“雷澤孕生,哺其楚人,待歲月變遷,以亙民心,以成國之不息也。”
風允說明了起勢之法,又說了不息之道。
對楚君言:“火,就是楚國的禮啊……它一直在楚人心中,只要楚紅不滅,楚人也如春風之新芽,但火大而不可控,其也許德行民心,方能不息而不反噬自身。”
這是對楚君的勸誡。
“楚君,餘再多待一二月,觀郢都之外的楚國國情,寫完《列國·楚》,就離開楚國,至於楚君之送別,就不必了。”
風允言盡於此,也不欲再說更多。
此番楚國之行,已經經歷許多,不管是《列國·楚》還有燧人祖之問,風允都將結束。
“風子,還請留《列國志·楚》於楚國,我欲讓楚之歷史,布盡民心。”楚君對風允一禮。
而昭陽,前往遠處,去牽馬車過來。
周圍的楚人不退,都恭敬而望。
有昭陽之令,很快甲兵到來,維護周圍。
可見的,這些甲兵,望向風允時,都帶上了尊敬之情。
“我會留的,書,本就是給人看的。”
風允頷首,離去。
楚君望著風允離開,也帶著羋月、羋姝回宮。
除卻《列國·楚》外,風允以楚之壁畫,楚燈為引,融入氣運中,能增強楚相之力,也讓楚君有探究之意。
楚燈是無法得到了,但能以楚之壁畫,消耗楚燈中的楚國氣運,減少風允與楚國氣運的羈絆,也是足以的。
楚君思索,準備去宗室議論。
畢竟,宗室掌管壁畫,關係羋姓根基,即使身為君主,這也不是他一人能決定的事情。
……
風允在楚國所做的事情,在幾日內傳走各方,周邊各國都聞所謂的楚人先祖鄙夷之處,楚人先祖有德可尋。
暗笑中,又恍惚,似乎笑了,就是對燧人之德的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