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大勢所趨,方能勢不可擋……”
風允突然一句。
昭陽不解。
風允解釋:“若是所有楚人都認同尊祖,自發支援尊祖之言,那時,權貴們會選擇違背民意,花費大量的力量,扭轉這種局面,還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呢?”
“大勢所趨,如洪水浪濤啊。”
昭陽恍然。
但……
昭陽欲說。
風允卻先道:“昭陽司馬,可記當初餘初入楚之郢都時,汝有問:楚人幾何?”
昭陽回憶,他還記得。
風允站在郢都城前,望著一片楚紅繁榮,答——楚人在楚地繁衍生息,萬萬之數亦不絕也。
對此回答,昭陽方曉風允心胸之闊,目光之遠。
“昭陽記得。”
風允點頭。
“楚之祭祀,三牲六畜,六穀玄酒,鼎簋而祭。”
“其祭天、地為上,祭祖、國為正,祭戰、奠為大。”
“如果楚君欲讓庶民祭祖,以為小正,正常之事,其祭祀之物可以一穀食為限,不僭越,是否就是尊祖大勢的開啟呢?”
“民以食為天,一谷之食而祭,足夠是對先祖最好的誠意了。”
昭陽目光閃動……
一谷祭祀?
又聽。
“我知曉楚君的心思,慾望掌民心於幾……”
“既如此,這份一谷之食,就讓楚君出了吧。”
“一人一升米,其百萬人也不過是一萬石,楚君應當不會吝嗇,以此為立春之禮。”
一升米,約一斤半,百萬人就是一百五十萬斤。
一石一百五十斤,一百五十萬斤,就是一萬石。
當初揚粵王都能拿出一萬石贈送百越,楚國比之揚粵富庶多矣,怎會無糧呢?
昭陽心動,若是楚君真如此去做,那……
“風子…”
“回去吧,立春,我也思念我親,晚間,我也該小正之祭,緬懷先君。”
“諾!”
昭陽喜,如此一法,楚國能生氣不少,對楚大利,即使權貴們也不會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