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
當風允手指劃過琴絃之時,美妙的音符就像瀰漫的雲霞一樣從琴身不斷升騰而出。
嫋嫋琴音,天地齊鳴。
這宮殿內的樂器,都隨之而動,無人而奏。
包含道韻的樂聲,隨著一層層的波光,將風允的玄道,推出,化作雲霧之風,湧向眾人。
在場的人如醉如痴,被這青澀卻不落俗套的琴技帶入朦朧當中,所視之物,觀行天地——
似在春田耕作之農,弓腰種禾苗。
似在夏雨行水之舟,撐竿披孤蓑。
似在秋風採摘之鐮,笑顏揮汗水。
……
風允以玄門觀世之法,透過琴聲,將殿中的諸位士大夫,皆帶入了世間最為質樸的地方,讓其感受人道之純粹……
即使風允已彈完一曲,眾人的心緒還依然沉浸在那美妙的道韻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而這如雲霞般的樂聲,在楚國的大殿屋樑間,也繚繞不散。
良久,坐於席上的曾侯才醒悟。
其身上氣息隱隱有升,似乎是因為這琴聲所致。
禮樂,此為曾侯之道也。
今日,風允卻是先增曾侯之禮,後又添曾侯之樂。
“天籟不絕,餘音繞樑啊!”
曾侯感嘆之聲,也讓席下的諸位醒來。
但零星之間,不少計程車大夫都有氣息變化,可見是受到了玄道的影響,其中最為凸顯的,就是風允身後。
“嗡!”
屈原早先聞風允與老子論道,就隱隱有孕育本命之器,此時再聞玄道,其心中的器也越發凝實,淺淺觀望,似一纖長古琴。
除屈原外,還有身側莊周,他身上氣勢朦朦朧朧,收穫廣大。
見此,曾侯又讚歎道:“風子不吝賜教,以美眾人,心之大善,賢且大德。”
對此稱讚,風允笑而不語。
早先老子就詢問他,他欲獨行此道,還是傳於世人。
風允不曾猶豫,他不欲獨樂。
此時以樂傳玄,不曾私藏也。
“風子,此琴無名。”曾侯抬頭,望向宮殿之上的大梁之上,那股道韻還久久不散。
“不若就叫繞樑吧,以彰今日之德。”
說著,曾侯望向風允手中之琴,隱隱惋惜。
因為,此時這琴經此一起,怕是名聲大噪,將成名琴也,其堪比本命之器,將化神異。
這樣的存在,就是在他的庫藏中,也不見幾個,此時略感不捨。
“琴為曾侯所贈,就名繞樑吧。”風允應聲,對繞樑之名,並無察覺不忒。
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