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木蘭都沒有給他好臉色。
偶爾碰個對臉,也都是以冷面相對。
反倒是那些平日裡鼻孔朝天的勳貴子弟們穿著亮閃閃的精緻甲冑,時不時來找李白套近乎,表現的宛如小綿羊;當然,也有不少見之便退避三舍,心說: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後者大多屬於州縣地的勳貴之後,沒長安勳貴那麼“慫”,因為越是井底之蛙,越是不知天高地厚,不過雖說“沒那麼慫”,終究還是挺慫的。
甭管李白是不是通緝犯。
在長城,還真沒有人敢拿那些事出來說道,更沒有哪個腦子裡進水的站出來,言之鑿鑿要花木蘭懲處李白的蠢貨。
頡利可汗的頭顱被驛卒快馬加鞭,要送往長安,另外的信使也會帶著文書,將頡利可汗之死傳遍長城各個關隘,以宣揚此次大勝。
儘管這場大勝的內幕不足為外人道,但仍舊可以振奮人心,畢竟,李恪的突然失蹤,下落不明,使得整個碎葉都亂了。
當然,功勞不屬於李白。
甚至連提都不能提。
或許現在就有自長安來的高手前來緝捕他了。
他當初犯下的罪,很重,足以讓他不容於大唐;無論是那些和被殺勳貴家族沾親帶故的貴族還是完全沒有干係的貴族,都將視他為眼中釘。
甚至連當今天子,哪怕心中承他情,但表面上也要做出極其憤怒的表現。
因為他不講規則,撼動的是整個統治階級的利益,同時,也僭越了皇帝審判臣子的權威,這幾乎無可寬恕,沒有任何餘地。
不過無所謂了。
對李白而言,誰來都沒用。
除了成就武道人仙的強者。
誰來。
誰就得死。
但很可惜,大唐的武道人仙一隻手都數的過來,像裴旻之流,多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就憑那些勳貴家族,還真未必能請得動。
就是能請動,在不知道李白實力居然已經飛躍到了這種地步的前提下,他們頂多也就派出些聖道強者來緝拿李白罷了。
畢竟,請動一個人仙來對付李白,在他們看來,絕對是殺雞用宰牛刀。
女帝估計對此也是樂見其成的,只要他不再做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估計朝廷官方也不會有誰來找他的麻煩,尤其是在這時節。
至於等到那些勳貴們終於知曉,李白不是他們能夠惹得起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偃旗息鼓。
沒有人願意招惹一名境界極高的武道強者。
匹夫可敵國,在這個世界上可不只是一句空話。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