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莊一藍提出的這種分紅模式,也是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施行的模式。
每個公司對於分紅的模式不同,所要求的工作年限也不同。
隨即,莊一藍又詳細介紹了股權分紅的模式。
以目前ZT公司的實際情況出來,由於汽車業務暫時還沒有運營,所以ZT本部,即不包含下屬的ZT電氣公司,所有員工暫時先執行平均工資的150%和105%。
待汽車業務正式投產上線後,可以開啟股權分紅模式。
另外,對於那些高薪挖過來的人員,也可以讓他們自行選擇工資模式轉換,但一經轉換之後,將不再變更。
會議最終在熱烈的氛圍中完滿舉行成功……
按老常規劃的,ZT公司汽車生產基地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能正式運營,現在已經過去快小半年了。
一切的發展都還在老常的規劃中穩步進行。
只是接下來,趙天又要開始賣屁股了。
莊一藍給出的3億資金缺口可不是鬧著玩的,以ZT公司現在的規模,一旦資金告急,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趙天的目光又投向了另一家民營車企。
力帆汽車。
力帆汽車的經歷,就像他們自己說過的一樣:
人生只有騎出去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力帆汽車的前身,力帆摩托,在九零年代末,二十世紀初,可謂是天下無人不識君。
只是後來科技的發展,消費市場的變化,曾經風靡一時的摩托車,逐漸被四個輪子的轎車代替。
而力帆汽車也開始履行自己說過的‘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決定調整公司業務,將中心轉入汽車上面。
從03年起,力帆作為曾經輝煌不可一世的兩輪車老大,進入了相對陌生的汽車領域。
之後直接收購了山城汽車研究院,開始想同摩托車一樣,研發自己的專利技術、專利形象的轎車。
只是前路無人不識君,後路早已無故人。
力帆汽車剛開始的變更之路,當真是荊棘密佈,迷霧重重。
那時,國家政策已經開始提高限制了汽車生產資質的申請,力帆作為一個新人,面對如此困境,力帆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將資質拿到手裡。
後面雪上加霜的事情相繼而來,適時政策開始減少對相關企業的扶持額度,同時也沒有了相關的政策優惠。
說白了,就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做,誰都別想依靠。
紮根于山城的力帆企業,早已具備了山城人民勤勞苦幹的品質,毫無畏懼。時任力帆老總尹明明更是放話:“老子現在苦就苦一點,總有笑的時候。”
只是昨天所有的榮譽,在面對新的領域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零,全都需要重新來過。
也許是太過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使然,力帆從發展汽車業務開始,就一直力求自主研發、創造,碰了許多壁也不回頭,一直砥礪前行。
但汽車遠非是摩托車那樣,汽車整體作為一個更復雜、要求更高的工業產品,想造好實在太需要底蘊了。
時至現在,力帆汽車仍是在飄搖當中,所期待的笑,現在也只有苦笑。
其實上一次的經濟危機中,趙天就準備找力帆來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