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問個問題嗎?”橋納一邊拿出自己的盒子,一邊四處打量想要找到與他說話的“人”。
“當然,請問。”
空氣中響起了那個女聲,然而橋納卻並沒有找到說話的人,對方顯然並不在車上。
“你是誰?你是如何同時說兩種語言的?”
“您好,我是指引員愛麗,我是透過藍星《翻譯者》軟體與您對話的。《翻譯者》可將我的聲音同步翻譯成設定好的語言。”愛麗耐心的解釋後,禮貌的問道,“您還有其他問題嗎?”
“沒……”橋納皺著眉頭,一臉不敢相信的樣子。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語言,有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即便再怎麼成熟的翻譯在譯製過程中也很難避免資訊的缺失、語境的走樣以及語意的細微差別。
例如大多數情況下,在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時候,需要根據原語境來提取一些資訊對原話補全,甚至在翻譯一些文學作品中都需要譯者在原文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
而在漢語翻譯成英語的時候不得不承擔大量的資訊缺失、需要重新營造語境,甚至要根據英語的用語習慣對原話重新編譯——就像將一張4K照片轉變成幾十乘幾十的色塊圖。
後者一般習慣上稱作“馬賽克”。
語言的翻譯需要如此多的額外加工,可想而知其所傳達的資訊成了什麼樣子……而且這還是人工翻譯的水平,目前地球上的機器翻譯效果更是慘不忍睹,以至於“機翻”這個原本的中性詞語已經
逐漸演變成貶義詞。
至於人工智慧……能流暢與人對話的要麼是人在背後假裝機器,要麼是預設好的問題,想要達到目前這種超越資深同聲翻譯的效果,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否則後者的工資也不會那麼高了!
僅僅是翻譯著一個個小小的細節就蘊含著遠超地球水平的科技,更不用說遠方那個看起來就非常令人震撼的新藍星大廈了。
“好了,如果大家沒有別的問題,請允許我繼續介紹各位的行程……”
“……”
在柔和的女聲中,無人駕駛的大巴緩緩啟動了……當然,在經過《翻譯者》軟體的刺激後,記者們並沒有過多留意藍星的無人駕駛技術,頂多只是在小本子上稍微紀上了那麼幾筆。
大巴緩緩駛出碼頭區,經過廣場、繞過山峰,來到了山峰背面的水下建築入口——那是一座巨大的能夠容納數十臺大巴並排透過的拱形玻璃建築,玻璃建築就像水晶宮的入口一樣一直延伸到海中,隔著透明的玻璃和海水,一直能看到很遠很遠……
至少有一百多米深!
一眾記者趕緊抄起各自的照相、錄影裝置,對準水晶宮入口又是一頓亂拍。
大巴順著通道漸漸向下,眾記者們眼睜睜的看著玻璃通道外的海水慢慢超過了輪胎、超過了舷窗……直到天花板都沒入了水中,彷彿整個世界都被染上了一層幽藍,四周喧囂的施工聲音也漸漸淡去,而座下大巴的電動機轉動的聲音慢慢變得清晰起來。
腳下,就是無盡的深海,一直蔓延到看不見的深淵。
有位深海恐懼症的記者不由得閉上了眼睛,死死抓住前邊的椅背,兩眼越睜越大呼吸卻越來越急促。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宮宴會廳’,我們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安德森先生?您還好嗎?”
“還,還好。”患有深海恐懼症的安德森先生抖著音說。
“……抱歉,我方實現並不知道您對深海感到不適。現在,請您睜開眼睛吧。”
隨著引導員的話音,彷彿玻璃泡一樣的通道忽然變成了不透明的鐵青色,隔絕了外面的自然光,也隔絕了深海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