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一張圓臉肉乎乎的。他長得挺好看,頭髮短短的直豎著,大腦門兒,單眼皮厚嘴唇,一雙大眼睛到處亂看,最後吧嗒吧嗒眨眼睛,瞅著方巖,一點也不認生。
“叔叔好!我要拜你為師!”
這孩子說話中氣十足,乾脆利落,先鞠了個90度的躬。
老劉幾個人都笑嘻嘻的看著他,覺得很好玩。方巖也樂了,問他為什麼要拜師。
“我叫孔磊,今年15歲!江東音樂學院附中,上初三!我要跟你學吉他!”
孔磊每一句話都帶個感嘆號,方巖覺得耳朵要炸了。聊了一會兒才明白,小胖子孔磊是學古典吉他的,在網上看了好多巫師的影片,大受刺激,非要找方巖學琴。
古典吉他,好高階。方巖說:“我不會彈古典吉他。”
“我知道,叔叔。”
“別叫叔叔,額……叫哥哥吧。”
孔磊的父親就站在門口,這時走了過來。他把一個大琴箱遞給孔磊,又過去和方巖、老劉一陣客氣。和兒子的神采飛揚不同,孔爸有些拘謹,目光有些躲閃。他40歲出頭,不適應酒吧這種環境。
看衣著打扮,他應該不太寬裕。
但一聊到兒子,孔爸卻掩飾不住的自豪,他說:“孔磊這孩子彈琴還可以。”
孔磊拿出了一把古典吉他,雅馬哈(Yamaha)牌,吉他面板光燦燦,反射著酒吧的燈光。他坐在第一排的長椅上,給吉他調音。又拿出一個踏板,擺在地上。可能是椅子太矮,他的姿勢有點兒彆扭。
古典吉他的琴頸更寬,用尼龍弦,音量也偏小一些。彈古典琴的姿勢很嚴格,左腳踩踏板,琴身放在左腿,手型也更規矩。
它的演奏技術自成體系,對音色的要求極高。
比如靠弦,就是手指撥琴絃後,順勢靠在下一根琴絃上,音符更有力度和色彩。又比如輪指,用手指交替彈奏超級密集的音符。這些技巧現代吉他不太常用。
古典吉他是一種單打獨鬥的樂器,基本是獨奏,比較小眾。
方巖小聲問老劉:“這吉他多少錢?”
“不到2萬吧。”
孔爸爸聽見了,就說:“是的老師,大前年的時候16000買的。孩子還想再換吉他……”
老劉搖頭說:“已經很貴了。”
“唉,沒辦法……”
孔磊沒踩踏板,歪著身體,把吉他架在左腿上,微微抬頭,臉上的神色居然和馬老頭有點像。他又朝方巖一點頭,說:“請哥哥老師指教。”
“……”
方巖還沒搞懂,怎麼聊了兩句,這孩子就彈上了?
低音弦彈響,一條灰暗的旋律出現,伴隨它的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高音。一段過後,一個高八度的音符加入,組成了三連音,激盪不已。
酒館裡人滿為患,大家都驚呆了。目光齊刷刷地盯著孔磊。
他彈的是《阿斯圖里亞斯》(Asturias),最著名的古典吉他曲之一。它原本是鋼琴曲,改編成吉他後大受歡迎,原因很簡單,它美好動人,又發揮了吉他樂器的全部優勢。
曲子的作者是阿爾貝尼茲(Isaac Albeniz),一位把西班牙民族音樂推向世界的大音樂家。
《Asturias》三拍子,速度快,很考驗右手的技巧。
接著,每個句子的第一拍變成了弗拉門戈的掃弦,琴絃轟轟爆裂,彷彿在訴說西班牙古老土地上的激盪的熱血。
第二個段落,吉他沉寂了下去,在幽暗傷感的世界裡,一個個彈性的句子跳躍著,像在追問什麼,一個個泛音輕盈地飄出。
最終,熟悉的主題迴歸了,更加急不可耐,每個人都聽得熱血沸騰。一人一琴,狹小的無名酒館卻成了危機四伏的叢林和山谷。
手指停住,音符四散飄遠。
簡直完美。
觀眾們都猛烈鼓掌,大聲為這孩子喝彩。孔磊長出了一口氣,也得意的笑。
孔磊的小胖手很靈活,彈《Asturias》毫無難度,層次分明,而且超有味道,像他的人一樣乾脆利落。老劉、方巖、小木對視了幾眼,都很驚訝。
這小孩,太厲害了。大師級水準。天才少年。
見孔磊一臉呆萌地瞅自己,方巖覺得很尷尬,很認真地說:“你彈的比我好,我教不了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