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人的叫聲有點兒悽慘,聲音很大,在場地裡迴盪。季珊珊瞄了他一眼,問:“怎麼回事?”
“沒事。”
何煜比較尷尬。臺下哀嚎的男人叫趙繼海,是演唱會的音樂總監,他年過50,頭髮花白,長了一張胖胖的大臉,既憤怒又無助。就在剛才,樂隊的節奏吉他手神秘的消失了。
“被一輛救護車撞了?”陳繼海望著自己的助理,嘴角一陣抽搐。他緊張地問。“撞成什麼樣了?”
“頭撞破了,醫生說傷得不重,要觀察兩天。”
還好。陳繼海長出了一口氣,又憤怒地罵:“丟,怎麼沒撞死他!”
“……”
方巖在舞臺上轉悠。
王府體育館建造於1960年代,是一家專業籃球場館,可以容納12000人。
演唱會的舞臺搭建在橢圓形的一端,非常寬大。舞臺前,擺著幾百個椅子,是票價最貴的場地席位。剩下的三面看臺,都是密密麻麻的座位。看樣子,這場演唱會的觀眾接近1萬人。舞臺前立著很多巨大的音箱。在場館的半空中也都吊著很多音箱。
舞臺的背景是一個巨大的LED寬幅螢幕,兩側也各有一個巨大的螢幕。
空間太大了。人站在舞臺上,顯得非常渺小。方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沒想到,一萬人的場館就有這麼大的壓迫感。如果是10萬人的大型體育場呢?
舞臺上,有很多人在忙碌。場館裡、座位中間,同樣有很多人。
開一場演唱會是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各方面組成一個龐大的團隊,再細分成N多個小組,策劃、宣傳、舞臺、音響、燈光、電力、財務、食宿、安保……複雜得令人髮指。
音樂總監陳繼海無疑是演唱會的靈魂人物。從籌備,到樂隊、歌手排練,到演出的效果,都是他最終負責。
陳繼海是何煜新專輯的製作人,他在香港音樂界的資歷很老,卻談不上什麼地位。他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可惜脾氣不太好。
江東是巡迴演出的第一站,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何煜此次復出的成敗。陳繼海知道,很多雙眼睛在盯著這場演出,稍有不慎,就會罵聲一片。籌備了幾個月,他一直心神不定,總覺得諸事不順。現在倒好,節奏吉他先一步掛掉了。
“方巖,方巖!”
季珊珊一個勁兒招手,等方巖過來,她拍了拍他的後背,對陳繼海說:“陳老師,您不用找人了,我這兒有個現成的吉他手。您讓他試試吧。”
“哦,好。”陳繼海仔細打量了一下方巖,沒有一點輕視。他知道季珊珊在華夏樂壇是一號人物。
方巖一臉黑線,瞅著季珊珊,說:“我晚上……”
季珊珊對他甜甜地笑,兩根手指揪住他的胳膊上的肉,用力擰了一下。方巖一陣劇痛,剩下的話沒說出口。這個季珊珊不同凡響。
陳繼海問方巖:“同學,爵士能彈嗎?”
“……能。”
爵士樂(Jazz)是一類音樂的統稱。它是一種黑人的音樂,從美國的新奧爾良興起,在20世紀發展出了複雜的系統、分支。小號和薩克斯,古怪的和絃,晃動的節奏,自成一體的曲式,還有大量繁複的、超高難度的即興演奏。
電影《海上鋼琴師》裡,一個老頭興奮地說:“如果你不知道這音樂是什麼,那它就是爵士!”
爵士樂很俗氣。
這不是貶義。如果說,莊嚴、崇高的古典音樂像是傳統的歐洲,那麼喋喋不休、亂糟糟的爵士樂就像是現代的美國。古典音樂屬於皇家貴族,在音樂廳裡演出;而爵士樂屬於平民百姓,總是在昏暗的小酒館兒裡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