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一早,星河影片的總部大樓一片節日氣氛,娛樂中心有一大半人來加班,卻其樂融融,像在春遊。
總監汪洋站在休息室的咖啡機前,一邊兒等咖啡,一邊兒對著手機傻樂。
“呵呵呵。”他笑。
策劃部主編橙子剛好路過,看見他那德行,趕緊低頭快走。
一條短短的《天天想你》,一條28分鐘完整版影片,讓星河影片的資料在週五、週六連破歷史紀錄。因為買下了《步行街》影片的版權,星河影片還做了“巫師”主題的APP閃屏(啟動畫面),堂而皇之,以方巖的代言人自居。
週六的夜裡,有一篇稿子幾經週轉,到了汪洋的手裡,標題是《華夏街頭,傳來世界級的音樂》,作者……是一個神級人物。
倪宏遠,華裔理論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他老人家74歲了,雖然遠在大洋彼岸,卻心繫祖國,偶爾在網上指點江山。老頭看了影片《步行街》,感慨萬分,當天寫就一篇文字,找到星河影片,要投稿。
汪洋畢恭畢敬地給倪宏遠的小助理打電話感謝,還有幸和倪宏遠聊了幾句。他知道,這老頭不只是物理學大神,鋼琴彈得也不錯。
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很多物理學家都熱愛音樂,普朗克愛彈鋼琴,愛因斯坦會拉小提琴,愛搞怪的費曼先生是個鼓手。
在文章開頭,倪宏遠講了一件小事。
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理論物理學家謝爾頓·李·庫珀博士(Sdon Lee Cooper, Ph.D.)來他的辦公室串門,也聽到了這首《天天想你》。
謝爾頓泣不成聲。
“謝耳朵,你還好嗎?”倪宏遠問他。他的網名是“謝耳朵”。
“我不懂他在唱什麼,”謝爾頓擦乾了淚水,哽咽地說。“我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倪宏遠寫道:“謝爾頓是我很尊敬的年輕學者,他是一位極度理性的年輕人,很多人以為他沒有感情。但在音樂面前,他淪陷了。”
倪宏遠說,音樂木有國界,長長的國境線阻擋不了音樂的傳播。他回憶起早年的求學經歷,恩師曾說,要成為世界級的學者,就要有世界級的視野。而世界級,意味著全方位超越你的環境。
這年輕人的音樂,也是世界級的。
“朋友們,我並沒有誇張,成就與年齡沒有關係。有很多傑出的詩人,活不到20歲就自殺了……”
老頭又用泰戈爾的詩形容方巖的音樂:“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倪宏遠最後說,物理學和音樂有很多相通之處,道路幽深,無窮無盡。我們每個人盡畢生努力,只能勉強窺見世界的一角。他震驚、欣慰,渴望華夏有更多這樣的音樂。
之前《天天想你》只是網友們大讚,沒能登堂入室。但倪宏遠老爺子不一樣,諾貝爾獎、加州理工教授這兩個巨大的頭銜,引起了強烈震動。
經過協調,週日一早,倪宏遠的重磅文章在星空新聞、星河影片先後推送,各大媒體也紛紛轉載,都放在了頭條的位置。
總監汪洋坐在辦公室裡,給上級寫總結郵件,美的不輕。《天天想你》不僅流量無敵,還驚動了諾貝爾獎大神,這是他的榮耀。他一向沉穩,現在也按捺不住,在大群裡敲字:“加班的兄弟姐妹都不許走,晚上鐵板燒,老汪請客!”
網路上風起雲湧。已經是星期天,媒體都反應過來了,全力跟進,各種微訊號、微博也來湊熱鬧,“巫師”的熱度達到了巔峰。方巖的微信群“混吃等死”、“高三八班”也一片喜慶,大家胡說八道沒完。
群裡,沈博淵丟進來一篇文章,來自《星星週刊》,標題是《巫師誕生,華夏2017重要文化事件》。作者不是做音樂的,而是非常活躍的一位影評人,筆名黃山。
倪宏遠那麼牛的人,說的都是大白話,可這位黃山寫的就深奧多了,滿滿的幾千字,方巖每個字都認識,但湊到一起,就看不懂了。不過結尾的最後一句,他倒是想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