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聲音一響,酒館裡的空氣變得清涼。
“哦……”老劉驚歎。
好神秘的體驗。
又快又密的音符跳躍著,組成了一個繁複的上行旋律,不斷變化、纏繞、展開,彷彿無窮無盡。
漸漸的,節奏的形狀出現,音符分出了強弱,慢慢變成了一道華麗的階梯。階梯開始旋轉,變成了複雜的花紋,變幻不定。
……
有的小說裡寫,音樂響起,人們眼前浮現了畫面:蒼茫的深秋草原,童年的彩色風箏,憂傷的白樺林……都是瞎扯呢。
聲音比影象更高階,更抽象,聽音樂的時候,人類的大腦根本不會想畫面,懶得想。
還有一些書裡說,這一段音樂有什麼意義,代表了什麼什麼思想,也基本是胡扯。
音樂木有什麼意義,不需要。
音樂是“體驗”,不是“理解”。
無名酒館的面積很小,80多人擠在一塊兒,一道又一道華麗的旋律飄過,人們眼前……嗯,啥也沒浮現。
黑暗中,人們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這裡沒有顏色,也木有形狀,只有無限陌生的氣息。它像是一個創世紀之前的、失落的、音符構造的世界。
酒館消失了。吉他的琴絃顫抖,跳躍的音符閃爍不定。
天空像畫布一樣鋪開。
不是視覺的天空,視覺太慢,太複雜太具體了,用不著視覺。一個音樂建造的、只在虛無中存在的天空,在你的腦海裡直接展開。音符就是點點星光,五彩斑斕,組成了巨大的燃燒的星座,等待人們的辨認。
這多虧了無名酒館的音響好。之前在步行街,開放的空間裡,方巖不可能彈出這種效果。
方巖湊近麥克風,說:“這首歌叫《羅密歐與朱麗葉》。”
他的話很輕,卻把人們喚醒了。陌生的感覺消失不見,大家都有點兒不情願,於是跟著節奏,慢慢呼吸。
音樂加上了語言,就成了歌,有了內容,有了意義,成了另外一個東西。
方巖用英文唱:“墜入愛河的羅密歐,唱著街頭小夜曲……”
&neo and Juliet)是莎士比亞的名劇,高潮迭起,衝突不斷,既好玩又感人。從此之後,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成了愛情的代名詞。
可這首歌雖然也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卻完全不一樣了。
深更半夜,在倫敦一條破舊的小巷子裡,羅密歐孤單地徘徊。他溜達到了朱麗葉的陽臺下,站在路燈邊,輕聲唱著自己寫的小情歌。
朱麗葉聽見了歌聲,從陽臺上探出頭,一臉不高興地說:“羅密歐你幹嘛,都快把我嚇出心臟病了。我男朋友就快回來了,你怎麼能隨便在別人家樓下唱歌呢?再說,我們已經分手了,你還想幹什麼?”
朱麗葉拋棄了羅密歐,他很痛苦。
他深愛著朱麗葉,為愛人付出了一切,結果,朱麗葉卻迷戀財富,愛聽別人的花言巧語,不把羅密歐當一回事。
羅密歐很悲傷,說:“我不會電視裡的人們那樣侃侃而談,我也寫不出柔情蜜意的歌,我什麼都不會幹,卻想為你付出所有,我什麼也幹不了,除了和你相愛……”
莎士比亞被顛覆了,夢幻的舞臺,變成了廢墟般的沒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