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人一開口,小木全身的毛都炸開了。他大口喘著氣,戴眼鏡的臉湊近了顯示器,一動不動。他不願意錯過一個音符,一個細節。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聲音啊!它那麼簡單,毫無修飾,也無法修飾。它不需要理解,不需要傾聽,也不需要認同。這聲音不強烈,也不溫柔,它只是靜靜地存在著,激起你內心的洶湧共鳴。
這不是在唱歌,而是一輛碾過你靈魂的推土機。
影片只放了一半,小木忽然覺得身體發軟,他喘不過氣,重重地陷進轉椅裡面。一陣猛烈的情感抓住了他,一股似氣非氣的東西在他胸口衝撞,震盪著他全身的血液,讓他又悲又喜。他的手指在胸前顫抖,淚水奪眶而出。
透過淚水,他凝視著影片裡唱歌的人。
這是什麼人?
小木是科班學音樂的,自視甚高,對音樂既挑剔、又刻薄。正因為他對音樂格外敏感,反應也格外強烈。可現在,他完全不去想影片裡的技巧或細節,完全沉浸在了音樂裡。
一遍放完,再放一遍。
聽著歌,小木開啟微信朋友圈,不出所料,一眼掃過,就有3個人分享了這個影片。他瞥了一眼後臺,影片的分享數漲到了2744。
朋友圈裡,一個臺灣的賣萌女歌手分享了《天天想你》影片,只有兩個字:“哭了。”
他一個嚴肅的老學長也分享:“音樂的力量超過了語言的極限。”
小木長出了一口氣,飛快地把這條影片放在了APP音樂頻道的最高位置,隨便起了個名字:《天天想你》,街頭最震撼的心靈的聲音。又把影片推薦給了娛樂頻道,以及APP首頁。
接著,他也在朋友圈裡分享,非常剋制地說道:“這是我2017年聽過的最好的音樂。”
星河公司的工位很舒適,一個大廳,黑壓壓的都是人。隔壁忽然爆發出了一聲驚呼。“我草~~”
《天天想你》震動的不只小木一個人。在工作群裡,各個頻道的編輯都在熱烈討論這個街頭歌手。很多同事給小木發私聊訊息,一是詢問影片的來源,二是恭喜小木,音樂頻道就要發達了。
小木覺得,這條影片可以來一個全網彈窗推薦,也就是俗稱的Push,把影片推送給所有使用者。這是最重要的推薦手段,放在平時,音樂頻道根本得不到這種機會。可現在小木有自信,它是今天最有分量的一個影片。
小木在主編群裡發訊息:音樂申請Push,附上了《天天想你》的連結。
很快,娛樂中心的總監汪洋回了訊息:不要Push。
小木呆住了。
實習生四喜姍姍來遲,小木沒精打采地讓他幹活,自己一遍一遍聽《天天想你》。他給總監發了好幾條私聊訊息,據理力爭。
聊天視窗提示,對方正在輸入訊息……一直這樣提示。可最後,總監一句話也沒說。
小木一陣惱怒。他決定,再過5分鐘,就去踢總監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