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的攻勢,不止於此,除了在渭水支流伏擊叛軍以外,當初伏泉留在平襄縣城內的五千以板楯蠻兵為主步卒,也早在叛軍進入獂道縣境內時,由吳懿率領,出了平襄縣城,往叛軍大後方勇士縣而去。
當漢軍大敗叛軍主力時,勇士縣城外,漢軍吳懿部,就已經開始圍城了。本來按照吳懿的計劃,他是準備利用叛軍守軍不知前方戰事細節偷襲取城的,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他只能用圍城的笨辦法,老實的的拼部隊實力攻城。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勇士縣的騎兵太多了,雖然叛軍主力,都已經往獂道縣而去,但是並不勇士縣內沒有騎兵,加上不少叛軍還要牧馬,因此勇士縣內廣茂的土地上,時常有叛軍散騎遊走,吳懿軍中並無規模化的騎兵,論起速度來,根本追不上那些見了他們就跑的叛軍,自然也讓他們撞見後,很快就回城通風報信去了。
勇士縣城內,如今算上各種雜兵等等,也就千把人,面對漢軍整整五千步卒,駐守勇士縣城的叛軍,還是有點犯慫。
吳懿幾番勸降,都沒有結果,叛軍一直相信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等人的兵馬,還在漢陽郡腹地處縱橫。而吳懿這支漢軍步卒,只是不知道從哪裡偷偷過來,妄圖襲擊敵後,截斷進攻叛軍歸路的漢軍,只要他們向叛軍主力求救,待到援兵返回時,自然可以解脫。
而且,勇士縣毗鄰金城郡的榆中縣,兩縣距離很近,只要縱然現在叛軍在後方沒多少兵力,但是他們求援,金城郡也也能湊個千把人的援軍。一旦這些援軍到來,有了他們,城外漢軍的兵力優勢,對於勇士縣城內的守軍而言,確實沒有太多的優勢了。
見守城叛軍固執,吳懿當下也不奢望能夠減小軍隊損失了,奪取勇士縣城,繳獲勇士縣內剩餘的戰馬資源,是伏泉給他的嚴令,現在在完全的兵力優勢下,如果他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明顯是在告訴別人他的無能。
“殺!先登城樓者,賞萬錢!”
“殺!”
“殺!”
“殺!”
……
“嗚!嗚!嗚……”
“咚!咚!咚……”
隨著吳懿一聲令下,五千漢軍步卒吶喊著聲勢,拿著自己手中臨時製造的雲梯,往那勇士縣城攻去。
此戰,吳懿用的還是老一套的“圍三闕一”的戲碼,當然,漢軍五千人的兵力嚴格說來也不是太多,所以吳懿只是讓漢軍兩千人主攻南門,又在東、西二門各留一千人佯攻,自己率剩餘一千人留做後軍,獨留北門給叛軍逃竄。
北門之外,是毗鄰漢陽郡的武威郡地界,如今已經為叛軍佔領,那裡是叛軍面臨城破之時,見到北門沒有漢軍攻城,最有可能逃竄的地方。
這場戰事,並沒有經歷太久,只用了約莫近一個時辰,就隨著叛軍擊退了漢軍幾次進攻,城池岌岌可危,三處城門都面臨破城的危險,如吳懿所料般主動北逃而結束。
他們因為前番涼州亂事,完全低估了吳懿軍隊的戰力,以為用自己的千餘人,就能守住勇士縣城。結果,當漢軍大舉攻城時,事情完全出乎了他們的意料,這些都是伏泉麾下百戰精兵老底子的漢軍,冒著箭矢、滾木礌石攻上城後,與叛軍接觸,就打的那些守城的叛軍哭爹喊娘。
而且,雙方兵力本就懸殊,叛軍一共千餘人,還要分守四城,兵力捉襟見肘可見一般。若不是佯攻東、西二門的漢軍司馬,得到吳懿嚴令,他們只是牽制勇士縣內東城和西城的叛軍,不得猛攻,浪費不必要的兵力,恐怕他們這千人部隊,都能把勇士縣城的城門攻破了。
面臨三門都有被破危險,己方守城兵力又明顯不夠,而且城外的援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來,勇士縣城內剩餘的數百守城的叛軍,明顯做了一個最明智的決定,果斷放棄了城池,騎上戰馬就往北門外撤退,根本無心戀戰。
逃跑時候,叛軍裡面有心計的兵卒,還主動把城內的戰馬解開,讓他們掙脫韁繩的束縛,而後一起帶出北門。他們深知戰馬的重要性,既然現在一時之間處理不了這些戰馬,那就用笨辦法直接帶出去,縱然這樣也有戰馬出城後被漢軍找回的風險,但只要能讓漢軍少一點資源,那也算成功的。
此戰,漢軍死傷兩百餘人,便將勇士縣攻破,勇士縣叛軍只有數百人,騎馬逃出東門,對於這些潰卒,吳懿也沒有追的意思,他的任務只是收復和保住勇士縣,那數百敗兵的首級,他還看不上眼的。
春風習習,空氣中早就沒有楊柳剛抽芽的清新的綠意氣息,它們早就被汗水和血腥的味道取代,似乎還有不少羌笛響起,卻不知是城內還是城外響起的。
忍著鼻尖的難聞味道,吳懿登上勇士城樓,下令各部處理戰場,而後加固城防,便又專門安排一支隊伍,去將城外因為叛軍解放而暴走的戰馬找回。
據沒來的及逃跑,被漢軍捉住的叛軍降卒交代,勇士縣內自從叛軍搜刮之後,還有三千餘匹戰馬,而城中只有四百多匹,扣除叛軍逃兵騎乘的戰馬,那應該還有兩千多匹。這兩千多匹戰馬,雖說都是叛軍主力挑剩下來稍差的劣馬,但畢竟也是戰馬,對於如今極度缺馬的漢軍來說,是急需的戰略資源,吳懿當然不會任由他們在城外遊蕩。